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消化、内分泌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分泌科包括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以及复杂、疑难病。全科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主任医师一人,副主任医师二人,主管护师三人,任省、市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各一人。是一支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队伍,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

血液病专业创建于70年代末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准确诊断及规范治疗各类血液病。主要收治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各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凝血机制障碍等疾病。配备有血液病实验室,可进行骨髓穿刺、活检术、骨髓细胞形态学、病理学以及多种血液病实验室检验。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措施进行个体化治疗。

内分泌专业诊疗范围主要有:脑垂体疾病全国(垂体激素分泌过多及一项或或或 减少分会)、甲状腺临床疾病(各种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肾上腺坚持疾病(肾上腺肿瘤、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及减少)、性腺疾病综合以及代谢性疾病出生(糖尿病、痛风、代谢性骨病等)。以防治糖尿病为主,设有专门的糖尿病门诊,方便广大患者就医,使糖尿病的治疗更系统化、专业化。装备有多台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使糖尿病的诊治水平有较大提高。目前已形成集糖尿病教育、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为一体的、完整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次就医,常常需要转多个专科门诊,非常不便。各专科医师有可能注重本学科、本系统疾病诊治,不能有效解决许多患者综合、复杂的问题,而且可能会造成这些患者用药重复、用药过多等用药不合理现象。另外,临床还客观存在着许多复杂、疑难的疾病及偶发少见或罕见疾病,是一般专科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解决的。血液内分泌科有着坚实、深厚的普通内科基础,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复杂、疑难及罕、少见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各种中毒及各种风湿性疾病等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兼设普通内科门诊,用于接诊复杂、疑难病患者。

血液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努力学习国内外新技术、新知识,力争掌握最新最佳的诊疗方法为病人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一视同仁。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漏病人隐私与秘密。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不收受红包、不接受宴请。 在诊疗过程中,尊重科学,做到诊断及时准确。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对门诊就诊“一卡通”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为了更加方便患者就诊,提高门诊工作效率,近日,我院对门诊就诊“一卡通”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一卡通”就诊卡为智能就诊卡,卡内储存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等于医院免费为患者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医生可以通过就诊卡查阅病人历次的就诊记录、了解既往病史,有效防止了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等现象的发生,利于患者综合就诊。患者就诊时,通过刷卡就可以实现挂号、分诊、治疗、检查、取药等数据共享和快速结算。这种先诊疗后结算的看病模式减轻了传统的反复排队挂号、缴费之苦,从而达到优化就诊流程,规范医嘱行为,规范收费行为,方便患者就诊等目的,大大节省了患者看病时间。 “一卡通”就诊流程: 就诊患者先到简易门诊填写就诊卡申请表,再到收费窗口办理建卡、充值、挂号,然后持卡到有关科室就诊→持卡到有关科室化验和检查→回到就诊科室找医生看化验和检查结果,医生下诊断结论→持卡到药房取药→持卡到有关科室治疗、输液等。咨询电话:0335-2989345。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泡沫样尿见于什么病
李青
回答: 泡沫样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见于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膀胱炎等疾病。泡沫样尿可能与尿液浓缩、蛋白尿、尿糖升高、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液表面漂浮细小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1、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形成泡沫尿。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视物模糊等症状。确诊需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可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阿卡波糖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并限制高糖饮食。 2、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可能引发炎症反应,使尿液中混入炎性分泌物形成泡沫。多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可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细菌排出。 3、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异常会导致大量蛋白从尿液中流失,形成特征性泡沫尿。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常用醋酸泼尼松片、呋塞米片、百令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饮食需采用优质低蛋白模式。 4、慢性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引起肾小球慢性炎症,导致尿液中蛋白及红细胞漏出。常见腰酸、夜尿增多等表现。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治疗常用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贝那普利片等药物。需避免劳累并限制每日盐分摄入。 5、膀胱炎 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可能导致尿液中混入脱落上皮细胞及黏液,排尿时冲击形成泡沫。典型症状包括下腹坠胀、血尿等。可通过膀胱超声检查确诊,常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宁泌泰胶囊、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发现泡沫尿需连续观察3-5天,避免剧烈运动后或晨起第一次排尿时取样判断。日常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定期检测尿常规。若泡沫尿持续存在或伴随水肿、血压升高需立即就诊肾内科,必要时完善肾脏超声、尿蛋白电泳等专项检查。避免自行使用利尿剂或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