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针灸诊疗中心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五十余年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不断地发掘传承祖国医学精华,又积极汲取借鉴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形成了突出中医传统特色、强调治疗预防并重的独特诊疗体系,在中原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发展成为全院乃至全省中医传统疗法的样板科室。科室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理疗科并入针灸科,2008年2月在以针灸、理疗科为基础,又成立了中原地区第一家中医疼痛门诊。全科共有 12个诊室,包括五个专病门诊:疼痛、瘫证一(中风)、瘫证二(面瘫、截瘫)、减肥降脂、疲劳失眠及七个普通门诊,设置床位50余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7名,硕士3名,学科带头人赵俐黎主任从师于全国著名针灸权威石学敏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委员、河南针灸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被邀请到加拿大、欧洲、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讲学与工作,诊疗水平代表了我省针灸诊疗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科室对外交流广泛,每年接受国外留学生50余名,并与韩国、日本、台湾、瑞士、加拿大等国医疗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针灸诊疗中心在赵俐黎主任带领下,特别注重发掘、整理中医传统医学宝库里的技术奇葩,结合临床实践,近年来发明了“太极阴阳罐”疗法并挖掘、整理、创新了“火龙灸”疗法。“火龙灸”融合了艾灸、药物经皮吸收、推拿、指针等综合疗法的精华,是一种全新的灸疗方法。克服了传统艾灸治疗范围小、力量弱、有过多烟火污染等缺点,对于亚健康阳虚体质者和各种风寒湿痹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针灸界的关注。2012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4套《中华医药》栏目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迄今已为超过3000例阳虚和风寒湿痹患者减轻了痛苦。科室结合亚健康疲劳失眠人群的特点,创立的“阴阳太极罐法”,融合了拔罐、刮痧、推拿、精油、音乐等疗法,可有效的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消除疲劳、失眠等身体不适,该疗法在河南省中医行业技术比武中曾荣获第一名。

针灸诊疗中心数十年来,运用传统疗法针刺、艾灸、刺血拔罐、快速复位、指针推拿、穴位注射、腹针、浮针、小针刀等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又引进超激光、多功能电动拔罐机、红外线、直流电、超短波、中频脉冲、离子导入等理疗方法及神经阻滞术、骶管阻滞术等现代技术,治疗手段更为多样化,为疼痛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最佳方案。科室提出了“急性期快速止痛,缓解期辩证调治”的综合治疗策略,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痛症,止痛迅速、疗程较短,克服了单一疗法的缺陷;而且重视原发病的辩证治疗,从而标本兼治,疗效持久、巩固。其治疗范围包括:急慢性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各种关节痛、软组织疼痛、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神经痛、牙痛、痛经、癌性疼痛等。科室于2008年被推选为河南省针灸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赵俐黎主任当选为主任委员。

针灸诊疗中心治疗各种瘫证(面瘫、偏瘫、截瘫),是该科的一大特色。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瘫,采用针灸、拔罐、放血、穴位注射等方法,效果显著。对于中风偏瘫,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早期运用“醒脑开窍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康复期提出了“五脏六腑皆可致瘫”的理论,对于各种瘫证采用辩证辨经应用五输穴治疗,并且采用体针、电针、头针、指针、腹针、穴位注射、功能锻炼等综合方法,大大提高了康复效果,体现中医康复的优势。

针灸诊疗中心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特别强调疾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防复”。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冬病夏治”疗法,经过近40年的改进和发展,现已形成外敷“止嗽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等)、外敷“寒痹通”防治关节肌肉疼痛性疾病、外敷“胃痛宁”防治虚寒型胃痛三个系列。该疗法被验证具有减轻病情,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多重作用。目前“三伏贴”、“三九灸”,已享誉全国,每年治疗人数可达2万人次。

针灸诊疗中心近年来针对肥胖超重人群,该科成立了降脂减肥专病门诊,应用体针、耳针、穴位埋线等方法辨证施针,可有效减轻体重、健美形体、降脂降粘、预防代谢性疾病。

针灸诊疗中心注意发掘祖国传统疗法的优势,近几年在应用针灸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小儿遗尿、痛经、女子卵泡不破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探索,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远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这些技术也正在推广应用。针灸科全体人员不断进取,锐意开拓,蓬勃发展,在中原地区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应邀到哈密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应我院对口援疆单位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哈密地区心血管学会的邀请,我院心脏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杜廷海教授、朱初麟教授、徐寒冰主管护师一行赴哈密日前开展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专家们不辞劳苦,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开展了包括学术讲座、心血管内科教学查房、心血管疑难病例会诊、心血管介入手术演示(冠脉支架植入术及起搏器安装术)、心血管疾病特色护理技术等多种活动,深受好评。 杜廷海教授作题为“恶性心律失常和高危型电生理异常综合征诊治进展”学术讲座。交流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7点半。为了争取时间,中午我院专家在手术室轮换用餐,保证手术连续进行。在 10个多小时的连续、紧张工作中,我院三位专家通过标准化的教学查房及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交流,诊疗思路清晰的疑难疾病会诊,技术精湛的手术示教,对受援单位心血管病专业技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学科规范化建设等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朱初麟教授及我院援疆专家程江涛教授还出席了由哈密地区心血管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东天山心血管病论坛”学术交流活动。朱初麟教授作了题为“ACS抗栓治疗”的学术报告,我院援疆专家程江涛教授作题为“肺动脉高压与右心衰竭”的学术报告,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好评。徐寒冰护士长与哈密地区二院护理部和心内科就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规范化管理进行了交流,同时进行了护理查房。 我院专家这次哈密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当地医疗技术的发展,为豫哈两地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较好的模式,有力地支持了我院对口援疆工作。(援疆专家程江涛、赵润濮、吴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