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童保健部是集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全省最大的儿童保健中心。科室长期致力于为广大儿童及家长提供有关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和行为问题、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咨询及治。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授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健康教育中心,“郑州市儿童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门诊如:①生长发育监测门诊;②营养门诊;③高危儿随访门诊④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门诊⑤心理门诊⑥少儿。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人员30余人(儿童保健医生、护士、康复训练师、幼教老师等),是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开展儿童保健项目齐全,其中儿童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的诊治疗居省内领先水平,深受同行的赞扬和家长的欢迎。
  1.多动症-抽动症门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在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约为(4~9)?1。临床表现:①注意力缺陷; ②多动、不易安静;③情绪不稳、冲动行为;④学习困难;⑤感知觉功能异常;⑥其他,如丧失自信和自尊,社交功能受损,继发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问题。
  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的、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刻板运动或者发音。患病率为1%~7% ,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男女比例约为3?1。临床表现:眨眼、皱额、做鬼脸、皱缩鼻子、伸舌头、面颊肌抽动、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清嗓子等。
  因为多动症、抽动症的治疗与其它疾病的治疗不同,用药时间一般较长(数月至数年);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教育、心理和行为的矫治,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您首先树立治愈本症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科室在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治疗上,采用药物、行为训练和家庭干预等综合治疗方法,并每月举办一期家长培训班(沙龙),疗效显著。
  2.高危儿随诊门诊 高危儿包括以下情况: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等。院儿童保健部为高危儿早期干预全国专家协作单位及示范单位,开设高危儿随访门诊,开展运动训练,并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在注重高危儿童运动发育的同时,注重高危儿的智力开发、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
  3.营养门诊 常见疾病包括: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症、营养不良、消化不良、体弱多病、厌食症、铅过量等。营养门诊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营养评价、生长发育评价、膳食结构分析等寻找患病原因,预防疾病再次发生。
  4.发育监测门诊 包括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如身材矮小、发育不良、性早熟、单纯性肥胖的诊治,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如脑性瘫痪、中枢协调障碍的诊断和预防,语言发育障碍如语言发育落后、构音障碍的诊治,广泛性发育障碍如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和训练等。
  5.心理门诊 常见疾病:①情绪障碍性疾病,如焦虑症、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症、分离性焦虑、强迫症等。②情感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狂躁症等。③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及家庭因素,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由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
  6.少儿女科 开展以下业务:幼女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湿疹、尿路感染、外阴发育异常、生殖器畸形、女性性早熟、月经不调、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出血以及青春期心理疾病的诊治,并开展小阴唇粘连分离术、处女膜系带过长及息肉摘除术、阴道异物取出术、外银白斑活检术等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危重新生儿理论技术培训班

为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诊治与护理水平,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7月26日,2014年国家级危重新生儿理论技术培训班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开班。 全国著名儿童重症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曹云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亲授危重新生儿救治与护理的最新理论技术。来自省内外的200余名新生儿科代表与会。 本次学习班为新生儿医务人员搭建了与知名专家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探讨了危重新生儿诊疗的实用临床知识和最新诊疗理念,将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 据了解,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作为全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救治病人例数最多的新生儿科,该科年救治病人数5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98.6%,在多项技术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省内空白。近年来,该科与国际继续教育组织、瑞典哥德堡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国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班培训基地、全省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睡着了胎儿会动吗
王志新
回答: 孕妇睡着了胎儿一般会动,胎动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与孕妇是否睡眠无关。 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不受孕妇睡眠状态影响,胎动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胎儿有自己的活动周期,通常与孕妇的作息不完全同步。孕妇进入睡眠状态后,胎儿可能继续活动,部分孕妇会在睡眠中被胎动唤醒。胎动频率和强度因人而异,与胎儿发育阶段、孕妇体位、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妊娠中晚期胎动更为明显,部分胎儿在夜间活动增多。孕妇平躺时子宫空间相对受限,可能感受到更明显的胎动。胎儿睡眠周期较短,约持续20-40分钟,清醒时活动较为频繁。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睡眠中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缺氧有关。若孕妇发现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晚期胎动规律性较强,突然改变需引起重视。孕妇长期保持同一体位可能影响胎盘供氧,间接导致胎动异常。某些药物或孕妇低血糖状态也可能暂时抑制胎动。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病理因素会减少胎儿活动。 建议孕妇每天固定时间计数胎动,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右侧卧位,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态。如发现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平时减少一半以上,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影响胎儿活动。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