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新生儿科成立于1986年10月,是河南省内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科之一。被市卫生局命名为“郑州市新生儿疾病治疗中心”;“郑州市重点专科”。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现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设备一流、技术力量雄厚的新生儿科室。科室目前占地面积2270平方米,分做两个护理单元。新生儿科一病区,床位60张,收治新生儿普通疾病;新生儿科二病区,床位60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15张,主要收治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
  科室目前配备国际先进的常频、高频呼吸机10余台,一氧化氮流量控制仪、一氧化氮监护仪1台,无创持续正压呼吸机7台,床旁监护仪50余台,美国产能自动开合的国际一流的长颈鹿高档暖箱5台、日本产阿童木高档暖箱2台,进口输液泵、辐射保暖台、蓝光治疗箱等设备,能够进行床旁彩超、X光、微量血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乳酸、胆红素等监护室必备的快速检查项目,能有效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临床医师26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9名,专科住院医师11名;学历层次高,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2名,在读博士1名。专科医护人员分别到加拿大、香港、杭州、上海、沈阳、南京、天津等国内外一流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
  1)机械通气技术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常频通气、高频通气等国内先进的通气方式均熟练应 用于抢救各型呼吸衰竭的病人;
  2)一氧化氮吸入技术用于抢救严重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持续肺动脉高压病人;
  3)极低体重儿的管理设有专门的早产儿室,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营养保证、感染的防控、脑损伤的防治、氧疗等多方面干预,提高了成活率和生存质量;
  4)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省内郑州市儿童首家开展,技术不断完善,已由人工操作进步到全自动机器控制,减少污染机会,显著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5)经外周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省内率先开展,解决了早产儿长期输液难的问题,保证抢救用药和静脉营养的顺利进行。
  6)密闭式吸痰技术在机械通气时应用密闭式吸痰代替开放式吸痰,在国内新生儿科领先开展,使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由38.4%降到23.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率。
  5、科研教学
  承担多项市级科研项目,并且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调查、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调查等研究。每年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危重新生儿诊治技术新进展”,连续举办“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班”12期,培训基层学员690人,为提高河南省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做出了贡献。科内定期每月二次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每年选派优秀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科室每年接受专科进修生及实习医生、护士100余人,为省内培养了许多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能圆满完成实习医护的带教任务。
  科室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危重新生儿和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救治。随着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的逐年提高,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成为主要问题。科室目前已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技术储备,经过多年的磨练,在危重症抢救和早产儿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在这一领域做出科室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危重新生儿理论技术培训班

为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诊治与护理水平,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7月26日,2014年国家级危重新生儿理论技术培训班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开班。 全国著名儿童重症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曹云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亲授危重新生儿救治与护理的最新理论技术。来自省内外的200余名新生儿科代表与会。 本次学习班为新生儿医务人员搭建了与知名专家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探讨了危重新生儿诊疗的实用临床知识和最新诊疗理念,将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 据了解,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作为全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救治病人例数最多的新生儿科,该科年救治病人数5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98.6%,在多项技术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省内空白。近年来,该科与国际继续教育组织、瑞典哥德堡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国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班培训基地、全省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排湿气,吃什么效果好
马晓斌
回答: 排湿气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效果较好的食物有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茯苓等,也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丸、平胃散、二妙丸、五苓散等药物。 一、食物 1、薏米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湿气重伴有水肿、腹泻的人群。可煮粥或煲汤食用,但脾虚无湿者慎用。 2、赤小豆 赤小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对湿热引起的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有效。常与薏米搭配煮水饮用,阴虚津亏者不宜过量。 3、山药 山药补脾养胃的同时兼具祛湿作用,适合脾虚湿盛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可蒸食或炖汤,湿热实证者需配伍其他祛湿食材。 4、冬瓜 冬瓜皮和籽利尿效果显著,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小便短赤、口渴烦热。建议连皮煮汤,脾胃虚寒者应减少食用量。 5、茯苓 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对痰湿眩晕、心悸失眠有改善作用。多用于药膳配伍,肾虚滑精者需谨慎使用。 二、药物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减退、体倦乏力,含有人参、白术等成分。需注意感冒发热期间禁用。 2、藿香正气丸 藿香正气丸针对暑湿感冒伴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含广藿香、紫苏等成分。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3、平胃散 平胃散主治湿阻中焦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含苍术、厚朴等成分。阴虚内热者不宜长期服用。 4、二妙丸 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足膝红肿、白带黄稠,含黄柏、苍术等成分。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使用。 5、五苓散 五苓散改善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含茯苓、泽泻等成分。肾阳衰微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需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减少生冷甜腻食物摄入,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祛湿效果。若湿气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须严格遵循医嘱。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