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共2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始建于1954年,开展儿科医疗工作,1956年建立中医儿科学课程,1958年开始招收中医专业本科生,1983年开始招收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发展学科(1996年),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997年),天津市重点中医专科(1999年),天津市卫生局儿童脑病重点研究室(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2002年、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09年)。中医儿科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和天津市重点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基地建设单位。
  儿科设有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儿科重点研究室、儿科实验室、儿科新药临床研究室。其中,门诊设有癫痫、心肌炎、抽动症、脑瘫、哮喘、肾病及免疫疾病、小儿女科、儿童保健等专科门诊。年门诊量通常保持在13万人次左右,最高达16万人次,是全国最大中医小儿学科之一,病房床位51张,输液室床位34张,使用率均>100%。儿科重点研究室主要针对小儿脑系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肺系疾病及肾与免疫相关疾病等特色专病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儿科实验室在医院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病理室、免疫室等技术科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脑电地形图、24小时动态心电记录、多导心电图、肺功能、微量元素、过敏原试验、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测试、智商测试等检测项目。
  儿科共有医师32人,其中拥有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博导2人,硕导12人;硕士以上学历16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8人。5人担任二、三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职务。以小儿脑系疾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肾与免疫相关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专病特色优势明显,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发表论文115篇;主编或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普通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教材《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等规划教材及专著16部。承担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9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会在津隆重召开

  石学敏院士作报告   蒋健司长致辞   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   马融院长致辞   吕建明主任医师作报告   会议现场 2014年8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我院和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秘书长杨金生、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学会部部长李刚、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智、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陈子震、我院院长马融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蒋健指出,针灸要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突出优势特色,表达了政府对针灸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期望,并强调探索针灸临床服务模式一定要坚持中医整体观。 会上,石学敏院士做了“针灸品牌的多学科引领作用”的报告,介绍了我院针灸学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模式,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突出专病专技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了儿科、推拿科、眼科、耳鼻喉科、风湿科、心身科、妇科、呼吸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我院针灸特需吕建明主任医师介绍了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多元文化医疗模式以及特需针灸病房涉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色。随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易华、甘肃第二人民医院侯雅慧、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黄蜀、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焰、陕西省中医院苏同生、北京中医医院王麟鹏、南京市中医院丁义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斌等专家发言,介绍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代表们就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针灸在全科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治未病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总结和扩大了针灸医疗服务创新模式和医疗服务特色,分析和研讨了针灸学科临床服务在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不同类型医院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针灸医师和针灸技师的准入门槛等问题。成功的经验表明,针灸服务模式的创新扩大了针灸适宜病症的临床应用,使门诊量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最后,刘保延做会议总结,他指出现有的针灸医疗模式限制了针灸的发展,但随着医学发展,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必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因此,针灸临床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可行的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服务范围。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甘肃、陕西、四川、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广东等地医疗卫生系统医政管理人员,医疗机构中院长、针灸科主任、临床专业人员等共160人。与会代表还来到我院参观学习。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对进一步发挥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发挥针灸在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服务等机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及迅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