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自我院前身--天津市立中医院创办以来,以津门名医柴彭年为创始人的肾脏病研究拉开了帷幕。此后,以黄文政、曹式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总结、整理,创立了“疏利少阳、标本兼治”的治疗大法,对肾脏病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充实与发展,带动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学术继承人,建立了中医肾病科学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杨洪涛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合理的研究梯队,历经“奠基—夯实—发展—壮大”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肾脏病研究中心之一。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设有: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三个重点研究病种。由于专科建设成绩突出,人才辈出,2010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本着继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突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中医肾病学已经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主要研究的方向有:

从三焦辨识肾病的理论及疏利少阳法则的确立

常见肾脏疾病中医临床诊治规程及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技术

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管理及中药单元疗法的建立

在本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中医“少阳主枢”治疗慢性肾病的诊疗特色。中医肾病学在建设的过程中狠抓学科内涵建设,注重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学术水平,为中医药学科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提高解决肾病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规范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诊疗流程及路径管理,探索有中医药特色的管理模式为目标。

本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肾病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药结肠透析”协作组组长单位,主要负责华北地区联络工作,并成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病综合征协作分组副组长单位。

近5年来,学科着重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学科骨干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中医药行业专项等高级别课题7项、天津市科委自然基金、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卫生局等省部级课题7项、局级及其他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近10项。近5年,中医肾病学学科培养了医学博士14名;医学硕士54名;优秀临床人才2名;名中医学术继承人5名;“131”优秀人才3名,天津市名中医2名;天津市青年名中医1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会在津隆重召开

  石学敏院士作报告   蒋健司长致辞   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   马融院长致辞   吕建明主任医师作报告   会议现场 2014年8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我院和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秘书长杨金生、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学会部部长李刚、天津市医药学(协)会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智、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陈子震、我院院长马融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刘保延会长主持开幕式。蒋健指出,针灸要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突出优势特色,表达了政府对针灸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期望,并强调探索针灸临床服务模式一定要坚持中医整体观。 会上,石学敏院士做了“针灸品牌的多学科引领作用”的报告,介绍了我院针灸学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模式,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突出专病专技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了儿科、推拿科、眼科、耳鼻喉科、风湿科、心身科、妇科、呼吸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我院针灸特需吕建明主任医师介绍了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多元文化医疗模式以及特需针灸病房涉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色。随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易华、甘肃第二人民医院侯雅慧、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黄蜀、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焰、陕西省中医院苏同生、北京中医医院王麟鹏、南京市中医院丁义江、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徐斌等专家发言,介绍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代表们就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针灸在全科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治未病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总结和扩大了针灸医疗服务创新模式和医疗服务特色,分析和研讨了针灸学科临床服务在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等不同类型医院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针灸医师和针灸技师的准入门槛等问题。成功的经验表明,针灸服务模式的创新扩大了针灸适宜病症的临床应用,使门诊量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最后,刘保延做会议总结,他指出现有的针灸医疗模式限制了针灸的发展,但随着医学发展,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必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因此,针灸临床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可行的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服务范围。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甘肃、陕西、四川、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广东等地医疗卫生系统医政管理人员,医疗机构中院长、针灸科主任、临床专业人员等共160人。与会代表还来到我院参观学习。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对进一步发挥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发挥针灸在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服务等机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及迅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