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86年,始建之初仅有医生2名,护士6名,床位16张。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进步,科室现拥有床位160张,医护人员76名,其中医生28名,护理人员48名。

20多年来,神经内科科室的技术力量日渐雄厚,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内现有的28名医生中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6人,其中博士毕业1人,硕士毕业6人,硕士在读4人,护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科室还聘任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绍英教授定期来科查房指导,医务人员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临床方面,科室针对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及其他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方案和措施,并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肌电图、脑电图、TCD、CT、MRI等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检查,使患者得到了准确地诊断和救治。近些年,科室收治的疑难、少见和难治性病例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副肿瘤综合症等,医疗技术和诊治水平明显提高,每年病房平均收治病人由最初的300-400人增加到现在的6000-80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教学方面,科室承担着沈阳医学院临床医疗和护理学生的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每年我们都选用副高职以上的教师从事理论授课。在教学中,每位授课教师和带教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因材施教,科室拥有众多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外语授课还获得省教育厅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称号,有多名同志被评为优秀教师,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在科研方面,科室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自2004年我科申请的省科技计划项目《急性脑梗死综合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成功地获得立项批准,实现了科室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后,科室的在科研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申请立项逐年增加。近5年,我科成功申请立项课题共12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6项,学院项目2项获资助40.4万元,并撰写了数十篇科研论文,科研氛围日渐浓厚,科研水平逐年提高。

“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是神经内科发展的秘诀之一。为了打造科室诚信服务的品牌,我们一直坚持做到微笑服务,换位思考,热情周到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许多患者出院后成为我们的朋友。每年科室收到数十封表扬信和锦旗,有多名医生、护士被患者评为“患者信赖的好医生、好护士”、“诚信服务明星”、“优质服务标兵”等称号,科室被医院评为“患者信赖的好科室”和诚信服务竞赛“四星级科室”等称号,科室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神经内科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壮大,这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自己与省内、国内顶级医院的差距,科室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团结奋斗,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使科室有更大发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手外科应用新技术完成一例手指再造术

近日,医院手外四科应用穿支皮瓣技术完成一例食指和中指再植,并且通过足趾移植手术再造了左手的大拇指。 59岁的王女王,在干活时不小心将左手卡在了机器里,造成其左手五根手指和手部皮肤全部脱落,只剩下部分肌腱与手腕相连。事故发生后王女士立即被送了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当地医院只能截肢,王女士及家属无法接受截肢这样的治疗方案,于是连夜赶到了我院。手外四科战杰副主任通过手指再植手术为王女士再植了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并且通过足趾移植手术为王女士再造了左手的大拇指。 战杰副主任介绍,这例手术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采用了两项新的技术,既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技术和Flow-through两项技术在一台手术上联合运用。由于王女士的手部皮肤全部脱落如果采用传统的腹部皮瓣手术需要3次手术,手术时间需要3个月到半年。而这次手外四科为王女士做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所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就是把患者大腿上的一块皮肤移植到手上,再利用移植皮肤里面的一段三通血管与桡动脉相接,不仅保证了移植拇指的血液供应,还保证另两个再植手指及皮瓣的血液供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相比腹部皮瓣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移植后患者的手部外形更好看。患者有了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患者的手部功能就能恢复80%。 据文献资料,手外四科为王女士这次做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属于全省首例。 宣传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腺样体肥大推拿有效吗
葛伟
回答: 腺样体肥大推拿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推拿辅助治疗、鼻腔冲洗、饮食调整等。 1、药物治疗 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腺样体肥大,需持续用药并定期复查。 2、手术治疗 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中耳炎时,通常建议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期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腺样体切除术是解决结构性阻塞的有效手段,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3、推拿辅助治疗 推拿可通过按摩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症状。常用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等,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推拿对轻度腺样体肥大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消除腺样体组织增生,需配合其他治疗。 4、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可选用鼻腔冲洗器每日冲洗1-2次,注意水温适宜。鼻腔冲洗能改善鼻塞症状,减少病原体定植,适合作为长期护理手段。 5、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降低感染风险,但对腺样体体积改变作用有限。 腺样体肥大患儿日常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枕头,采用侧卧位减轻打鼾。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情况,若出现憋醒、白天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推拿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不可盲目依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