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风湿免疫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08年1月,是沈阳市市级医院率先成立的专业科室,也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风湿病学专业科室。

我科自建科以来发展迅速,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开放床位22张,医护人员14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3人。科室设有独立的专科门诊、病房及专业的临床检测中心,可以完成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CCP抗体、HLA-B27等一系列免疫学指标检测,为风湿性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可靠保证。

目前风湿免疫科诊治常见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白塞病;血管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硬皮病;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赖特综合征;原发性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肝病;复发性多软骨炎;脂膜炎等。

出现以下症状应注意风湿病可能:1.发热: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无效。2.疼痛: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3.皮肤黏膜症状: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4.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6.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风湿免疫科有一支专业素质良好、团结向上、不断进取的临床医疗队伍,科室倡导以优质医疗、优良服务为宗旨,努力以最低的费用、最佳的疗效,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学科带头人:吴艺虹,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血管炎等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呈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手外科应用新技术完成一例手指再造术

近日,医院手外四科应用穿支皮瓣技术完成一例食指和中指再植,并且通过足趾移植手术再造了左手的大拇指。 59岁的王女王,在干活时不小心将左手卡在了机器里,造成其左手五根手指和手部皮肤全部脱落,只剩下部分肌腱与手腕相连。事故发生后王女士立即被送了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当地医院只能截肢,王女士及家属无法接受截肢这样的治疗方案,于是连夜赶到了我院。手外四科战杰副主任通过手指再植手术为王女士再植了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并且通过足趾移植手术为王女士再造了左手的大拇指。 战杰副主任介绍,这例手术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采用了两项新的技术,既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技术和Flow-through两项技术在一台手术上联合运用。由于王女士的手部皮肤全部脱落如果采用传统的腹部皮瓣手术需要3次手术,手术时间需要3个月到半年。而这次手外四科为王女士做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所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就是把患者大腿上的一块皮肤移植到手上,再利用移植皮肤里面的一段三通血管与桡动脉相接,不仅保证了移植拇指的血液供应,还保证另两个再植手指及皮瓣的血液供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相比腹部皮瓣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移植后患者的手部外形更好看。患者有了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患者的手部功能就能恢复80%。 据文献资料,手外四科为王女士这次做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属于全省首例。 宣传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1型跟2型的区别
袁晓勇
回答: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则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两者在发病年龄、症状进展速度、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均有不同。 1、病因差异 1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2型糖尿病则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倾向更明显但非自身免疫性。1型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自身抗体,2型患者通常无此类抗体。 2、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多在30岁前起病,儿童青少年时期为发病高峰,部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进展较慢。2型糖尿病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随着儿童肥胖率上升,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3、症状特点 1型糖尿病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骤降、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多数通过体检发现高血糖,严重时出现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 4、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常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2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口服降糖药控制,随病程进展可能需加用胰岛素促泌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部分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补充治疗。 5、并发症风险 1型糖尿病更易早期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长期微血管病变风险较高。2型糖尿病以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为主,但两类糖尿病均可引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能显著延缓并发症进展。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1型患者建议每日多次血糖检测并动态调整胰岛素剂量,2型患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两类患者均需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溃疡,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及时处理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