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

循环呼吸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药部分)

1 内科用药 1.1 解表剂 1.1.1 辛温解表剂 甲类 1 九味羌活丸(颗粒) 2 正柴胡饮颗粒 乙类 3 感冒清热颗粒(胶囊) △ 4 葛根汤颗粒 5 桂枝颗粒 △ ★(1) 九味羌活口服液 1.1.2 辛凉解表剂 甲类 6 柴胡注射液 7 感冒清胶囊(片) 8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乙类 9 柴胡滴丸(口服液) 10 柴黄片(颗粒) △ 11 柴银口服液 12 复方感冒灵颗粒 △ 13 瓜霜退热灵胶囊 △ 14 苦甘颗粒 △ 15 强力银翘片 △ 16 桑菊感冒合剂(颗粒、片) △ 17 维C银翘颗粒(片) △ ★(8) 银翘解毒合剂(软胶囊、液) △ 18 重感灵片 △ 19 凉解感冒合剂 20 牛黄清感胶囊 △ 1.1.3 表里双解剂 甲类 21 防风通圣丸(颗粒) 22 小柴胡丸(颗粒、片) 乙类 23 荆防合剂(颗粒) △ 24 九味双解口服液 △ 1.1.4 扶正解表 甲类 25 玉屏风颗粒 乙类 26 表虚感冒颗粒 27 参苏丸(胶囊、片) ★(25) 玉屏风口服液(胶囊) 1.2 泻下剂 甲类 28 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29 三黄片 乙类 30 便通胶囊 31 肠舒通栓 32 苁蓉通便口服液 △ 33 麻仁丸(胶囊) △ 34 麻仁滋脾丸 △ 35 芪蓉润肠口服液 36 润肠宁神膏 37 舒秘胶囊 △ 38 通便灵胶囊 39 一清颗粒(胶囊) △ 1.3 清热剂 1.3.1 清热泻火剂 甲类 40 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41 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乙类 42 复方羊角胶囊(片) △ 43 金石清热颗粒 △ 44 牛黄清火丸 45 牛黄清胃丸 46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 47 上清丸(片) △ 48 万氏牛黄清心丸(片) △ 49 新癀片 1.3.2 清热解毒剂 甲类 50 穿心莲胶囊(片) 51 清热解毒颗粒(胶囊、软胶囊、片) 乙类 52 板蓝根颗粒(片、口服液) △ 53 比拜克胶囊 △ 54 冬凌草片 △ 55 复方双花颗粒(片、口服液) △ 56 金莲花胶囊(片) △ 57 金莲清热颗粒 △ 58 抗病毒颗粒(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 59 抗病毒注射液 60 蓝芩口服液 61 莲必治注射液 ★(51) 清热解毒口服液 △ 62 清热解毒注射液 63 石龙清血颗粒 64 万应颗粒(胶囊) 65 西黄丸(胶囊) 限疔疮肿毒及恶性肿瘤使用 66 新清宁片 67 肿节风片 68 肿节风注射液 69 二丁胶囊 70 菊蓝抗流感片 71 复方板蓝根颗粒 △ 72 复方红根草片 73 感冒退热颗粒 △ 74 抗感解毒胶囊 75 喜炎平注射液 1.3.3 清热祛暑剂 甲类 76 保济丸 77 藿香正气水 乙类 ★(76) 保济口服液 78 辟瘟片 79 避瘟散 △ 80 甘露消毒丸 ★(77) 藿香正气丸(颗粒、胶囊、软胶囊、片、滴丸、口服液) △ 81 六合定中丸 △ 82 清瘟解毒丸 △ 83 十滴水(软胶囊) △ 84 玉枢散 1.3.4 清脏腑热剂 1.3.4.1 清热理肺剂 甲类 85 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 86 银黄颗粒(片) 87 鱼腥草素片 乙类 ★(85) 双黄连口服液 △ 88 双黄连注射液[含注射用冻干粉针] 89 痰热清注射液 90 夏枯草膏(胶囊、口服液) △ ★(86) 银黄口服液 △ 91 银黄注射液 92 鱼金注射液 93 鱼腥草注射液 1.3.4.2 清肝解毒剂 甲类 94 益肝灵胶囊(片) 乙类 95 澳泰乐颗粒 96 复方益肝灵片 97 肝复康片 98 肝苏颗粒(片) 99 护肝颗粒(胶囊、片) 100 护肝宁片 101 利肝隆颗粒(胶囊、片) 102 双虎清肝颗粒 103 五酯胶囊(片) 104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胶囊、片) 105 肝必复胶囊 106 乙肝扶正胶囊 107 降酶灵胶囊 1.3.4.3 清肝胆湿热剂 甲类 108 龙胆泻肝丸(颗粒、胶囊、片) 109 茵栀黄注射液 乙类 110 八宝丹(八宝丹胶囊) 111 参芪肝康胶囊 112 朝阳丸(胶囊) 113 垂盆草颗粒 114 当飞利肝宁胶囊 115 苦黄颗粒 116 苦黄注射液 117 利胆片 ★(108) 龙胆泻肝软胶囊(口服液) 118 舒胆片 119 乙肝宁颗粒 120 乙肝养阴活血颗粒 121 茵陈五苓丸 122 茵芪肝复颗粒 123 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124 乙肝健片 125 草仙乙肝胶囊 1.3.4.4 清利肠胃湿热剂 甲类 126 复方黄连素片 127 香连丸(片) 乙类 128 肠康胶囊(片) 129 枫蓼肠胃康颗粒(胶囊、片) 130 葛根芩连微丸(胶囊、片、口服液) 131 双苓止泻口服液 △ 132 香连化滞丸 133 痢特敏片 1.4 温里剂 1.4.1 温中散寒剂 1.4.1.1 温中散寒 甲类 134 附子理中丸(片) 乙类 135 桂附理中丸 △ 136 黄芪建中丸 △ 137 理中丸(片) △ 138 温胃舒颗粒(胶囊) △ 139 小建中颗粒(胶囊、合剂) △ 140 虚寒胃痛颗粒(胶囊) △ 1.4.1.2 温中除湿 甲类 141 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乙类 142 良附丸 143 香砂理中丸 △ 144 香砂平胃丸(散) △ 1.4.2 回阳救逆 甲类 145 参附注射液 146 四逆汤 1.4.3 益气复脉 甲类 147 参麦注射液 限急症、重症用药 148 生脉注射液 限急症、重症用药 乙类 149 生脉饮(颗粒、胶囊) △ 150 稳心颗粒 151 益气复脉胶囊(片) 152 炙甘草合剂 1.5 化痰、止咳、平喘剂 1.5.1 温化寒痰剂 甲类 153 祛痰止咳颗粒 154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乙类 155 二陈丸 156 橘红痰咳液(煎膏、颗粒) △ ★(154) 通宣理肺口服液 △ 157 小青龙合剂(颗粒、胶囊、口服液) △ 158 杏苏止咳糖浆(颗粒、口服液) △ 159 镇咳宁糖浆(胶囊、口服液) △ 160 止咳橘红颗粒 △ 1.5.2 理肺止咳剂 甲类 161 蛇胆陈皮散(胶囊、片) 162 消咳喘颗粒(胶囊、片) 乙类 163 金荞麦片 164 克咳胶囊 △ 165 牛黄蛇胆川贝液(散、胶囊、滴丸) △ 166 枇杷叶膏 △ 167 祛痰灵口服液 △ ★(161) 蛇胆陈皮口服液 168 蛇胆川贝枇杷膏 △ 169 蛇胆川贝液(散、胶囊、软胶囊) △ ★(162) 消咳喘糖浆 170 止咳丸 △ 1.5.3 清热化痰剂 甲类 171 急支颗粒 172 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乙类 173 二母宁嗽丸(片) 174 肺力咳合剂(胶囊) ★(171) 急支糖浆 △ 175 枇杷止咳颗粒(胶囊) △ 176 强力枇杷露 △ 177 清气化痰丸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李延忠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病原体感染、调节气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鼻腔通畅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咽鼓管阻塞风险。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需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2、避免病原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儿童群体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继发性中耳炎概率。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防止乳汁反流至咽鼓管。 3、调节气压平衡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鼻窦炎期间避免高空飞行或深潜,必要时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帮助维持中耳压力平衡。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扩散。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建议保持7-8小时睡眠并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 5、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慢性鼻窦炎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腺样体肥大儿童若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以解除咽鼓管压迫。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损伤鼓膜,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超过两周时,应进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内镜检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保健筛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但禁止自行穿刺鼓室或使用偏方滴耳。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