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为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培训中心,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32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3名,硕士10名。眼科病房现有50张病床,开展各种内眼,外眼手术,每年手术量达到1500例。眼科日门诊量250~300人次,对常见眼睑疾病,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疾病,眼底病,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眼部整形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难治的,复杂的角膜溃疡,变性,及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大量的基础研究;眼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达到相当水平。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大连市领先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能做到系统地,连续地跟踪治疗。青光眼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急诊,能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对于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达到相当水平。
  多数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有十余人分别去日本,丹麦,瑞典和美国学习。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进行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目前有三项在研课题与世界著名的美国迈阿密大学Bascom-Palmer Eye Institute眼科研究所和世界著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ion眼科中心进行密切的合作。近5年发表于国际重点杂志,国家级杂志及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的文章近数十篇,其中有4篇被SCI收录。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并获国际眼科研究学会授予的优秀研究论文奖1项。
  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散光等患者达7000余例。1997年开展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疾病,达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采用鹰视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伴有高阶像差的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者,术后效果良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患者。作为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培训中心,眼科协助培养了大批外院眼科医生掌握准分子激光技术。成功举办了国际准分子最新技术研讨会,邀请美国著名眼科专家CHARLES R MOORE来院学术交流,使屈光手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超声乳化小切口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已成为常规手术,治疗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这种手术切口小于3.2毫米,无缝线,术后散光小,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日常工作。眼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每年使600~700名患者恢复视力。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合并硅胶植入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已开展55例,达国内先进水平。小梁切除术及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每年为近300名青光眼解除痛苦。
  眼科曾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角膜移植,角膜病的诊治和科研,80年代起大批量开展该项手术。已常规开展板层和全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角膜病患者近500例,手术成功率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内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复杂的眼内异物和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包括复杂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这项技术达省内先进,此外,还开展了眼睑整形及眼眶肿瘤手术,斜视弱视的矫正手术及小儿门诊斜视弱视训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和临床前期的青光眼的YAG激光治疗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正式启用

经过改建的麻醉二科术后恢复室(PACU),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及麻醉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组织和筹备下,于近日正式启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我院麻醉二科目前有麻醉复苏床6张,配备常规及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氧气源、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喉镜、气管插管、呼吸器、可进行机械通气的麻醉机、各种急救药品等。PACU拥有一支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医护团队,共有护士2人,负责看护术后病人,由麻醉医生对PACU实施具体管理。 对于麻醉恢复期的病人,PACU能够为病人提供优于病房的监测和护理手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后短期内出现的并发症,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减轻病房对病人术后护理的压力,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麻醉恢复期环境。同时,PACU的启用也大大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手术衔接更加快捷,减少了接台手术病人的等待时间。 PACU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也为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和麻醉手术的工作效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力求建立一套适合我院PACU的人力资源调配及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动态、连续、无缝隙的医疗服务。     (稿件来源:麻醉二科 邱焱 编辑:院务办公室 图片:麻醉二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