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由中医和针灸组成,中医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针灸现有主治医师3人,医师1人,其中硕士学位1人。
  根据中医理论方药原则,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运用中药丸、散、丹、汤多种剂型,针刺、艾灸、拔罐、埋线、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理疗、小儿推拿等手段,治疗多种疾病。
  中医药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尤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痛风关节肿痛、哮喘、衰老、糖尿病、高脂血症、肝胆、泌尿系统结石等疗效明显。 中医药在增强抗肿瘤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转移,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改善症状和全身状况,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针灸对头、颈、肩、腰等部位疼痛、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术后尿潴留、肠粘连、肠梗阻、肥胖等有明显疗效。小儿推拿对小儿胃肠消化系统疾病,发热、咳喘、湿疹,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和疗效。 针灸美容减肥注重调节人体阴阳脏腑气血,调整机体内分泌,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延缓皮肤衰老,改善面部皱纹、黄褐斑、眼袋下垂、皮肤粗糙、肥胖等症,是一种安全、无损伤的“绿色医疗”方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婴儿腹泻怎么办
于淑霞
回答: 新生婴儿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使用益生菌、口服补液盐、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新生婴儿腹泻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时,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保持乳头清洁。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少量多次喂哺以减少胃肠负担。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避免过度喂养。 2、补充水分 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丢失,家长需在两次喂奶间补充适量温开水或专用婴儿饮用水。观察婴儿尿量,若4-6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提示可能存在脱水。禁止自行配制糖盐水,避免电解质紊乱。 3、使用益生菌 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部分益生菌需冷藏保存,家长需注意药品储存条件。 4、口服补液盐 中度脱水时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配制,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补液期间继续母乳喂养,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如出现呕吐加剧或拒绝饮水,需立即停止补液并就医。 5、及时就医 若腹泻伴随发热超过38℃、血便、持续呕吐、精神萎靡或囟门凹陷,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肠炎或重度脱水,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新鲜大便样本1小时内用于化验,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 护理期间家长需每日测量婴儿体重,记录大便次数和性状,使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膏预防尿布疹。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奶瓶餐具每日煮沸消毒。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体重下降超过5%,须复诊评估。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牛奶、海鲜等食物。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