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分泌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分泌科由血液和内分泌两科组成,拥有床位60张,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人,取得硕士学位3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6人,护理本科学历6人。

内分泌科主要开展对各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痛风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分型诊断、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亢、甲减、桥本氏病、亚甲炎、胰岛细胞瘤的诊治有较高造诣。引进先进的酶免、发光免疫检测技术能测定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垂体各种激素、胰岛素、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表面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抗体等检测,引进美国高智能712胰岛素泵,开展早期糖尿病强化治疗取得可喜的成果,科室始终贯穿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在糖尿病治疗护理中,科室坚持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治疗,每月一次大课,每两周一次小课,免费为患者提供健康讲座。

技术特色

1、科室现已开展胰岛素泵(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快易达712)临床应用,产品性能卓越,它的脉冲式输注原理和最小0.05单位的输注精度,使胰岛素的输注更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更安全快速的使血糖达标,自应用以来,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2、广泛开展胰岛素抗体包括ICA,GAD,IAA,IA-2的检测,以更准确的对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该项技术已获丹东市科技局科技立项。

3、大型的神经病变检测仪器,可准确用于诊断糖尿病中枢、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肌肉病变。

4、大型血管多普勒超声,可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狭窄准确诊断。

血液内科主要开展对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急慢性白血病、再生性障碍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的诊治。在急性白血病的联合化疗及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重症、复杂感染的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及靶向治疗方面不断与国际接轨,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PI)、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基本已达到国家及国际水平。率先在丹东地区开展了“超清晰骨髓细胞彩色图像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引进了单人无菌室(无菌层流床),建立了血液实验室,填补了丹东市血液学领域的空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院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如期举行

按照市卫计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经市卫计委第一督导组同意,2014年8月22日下午市中心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在我院机关六楼大会议室如期举行。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院党委委员及院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市卫计委党委十分重视此次会议,第一督导组组长韩延平同志、副组长李伟同志亲自到会。刘建立副院长主持会议。   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泽对院党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作了简要通报,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讲述,并希望大家监督院党委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工作。 随后,市卫计委第一督导组组长韩延平从抓学习教育、抓整改落实、建立制度等方面对我院党委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我院的一些做法,同时还提出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 此次通报会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转换会,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向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转换将是下步的工作重点,努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