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肿瘤医院内一科是在1975年建院的老内科基础上于1989年建科,主攻肺癌及乳腺癌的内科治疗,成绩显著,同时在其他恶性实体肿瘤如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等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免疫调节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肺癌的发病机理,转移途径,耐药基因的表达及乳腺癌的多靶点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深更新的探索,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省科委及市科委等多项课题资助。内一科作为中国抗癌协会黑龙江省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属单位,定期进行肺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举行防治肺癌专题学术会议,开办肺癌规范治疗学习班,为我省基层医院培养肺癌防治的专业人员,使我省肺癌防治事业攀上新的高峰,全面推动了我省肿瘤事业的发展及肺癌诊疗事业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内一科各级医生积极参加国内及国际各项重大肿瘤学术会议,与同行探讨国内外肿瘤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及动态,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实现了内一科在肿瘤内科治疗上与国际接轨,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
内一科同时承担本专科学生及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以及基层医院临床医师进修指导工作,此外还承担国家、省、市部分重点医学科学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现已出版肿瘤诊治专著9部,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科委课题6项,省教委课题4项,市科委课题3项,省卫生厅技术成果奖4项,哈医大新技术成果奖4项。在全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共计发表国家级论文达40余篇,省级30余篇。
内一科具有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医疗护理队伍,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内一科现有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2001年内一科护理队伍获得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黑龙江卫生厅共同授予的“青年文明号”;2003年内一科护士长获得省“十佳护士”称号。
内一科实施规范的责任医师制、责任护理制,并严格执行三级检诊,安排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负责接诊,此外,每周开设专家特诊,解决疑难杂症。科室采取每周主任查房制度及整体化护理,制定整体文明服务公约,尊重患者的人格、意愿与权力,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每一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加强对肿瘤高危人群的随访,积极开展健康人群的肿瘤专业化普查。
内二科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主要开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综合应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光动力治疗、射频热疗等治疗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特色治疗相结合的肿瘤治疗模式,对大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胃肠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内科诊治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目前,设床位85张,年门诊量2000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近1700万人次。全科医务人员共11人,其中正副教授和相应职称者3人,美国访问学习1人,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编委2人,博士学历3人,其余医师均为硕士学历。护士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肿瘤内科是肿瘤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基地,承担着硕士生、肿瘤内科生及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2000年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2人,以及进修生40余人。科室注重医疗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000年在省内独家开展微型便携式化疗泵治疗消化道肿瘤,将5-FU的有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并显著降低了化疗副作用,该技术获得校医疗新技术二等奖。2002年9月在省内率先开展深部静脉置管化疗,避免了因化疗药物刺激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同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乳腺癌患肢深部静脉置管化疗获得成功,为国内首创,并获得哈医大医疗新技术二等奖,省卫生厅新技术三等奖,为无数浅静脉条件差、无法接受化疗的患者找到了治疗的通道,赋予他们生的希望。2003年开展了微创胸腹腔、心包腔置管持续引流,在东三省谓之首家。2003年开展亚砷酸单药及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得2003年度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二等奖。其相关成果在2004年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亚砷酸分会上交流并获得一致好评。2004年肿瘤内科室又在东三省首家开展射频透热联合化疗及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射频透热疗法与化疗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且无毒副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化疗的疗效。二者联合尤其适合治疗化疗不敏感肿瘤和顽固性恶性胸腹腔积液,被称为肿瘤治疗的“绿色疗法”。2007年,科室将热疗的适应症扩大到前列腺肥大、盆腔炎等良性肿瘤,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阴茎癌、子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舌癌、唇癌、喉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等各种体表、口腔颌面部及腔内肿瘤。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毒性低、选择性好等优点,能够消灭隐性癌病灶,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光动力疗法被称为肿瘤的“生命之光”。2007年,科室又开展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肿瘤及光动力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项目,为年龄超过70岁,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也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更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热频透热及光动力二项技术分别荣获2005-2006年度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三等奖及哈医大医疗新技术二等奖。奋斗成就未来,科室成员的努力使这些医疗新技术得到了社会和患者的认可,先后有10项新技术荣获黑龙江省卫生厅及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护理4项获奖。肿瘤内科注重基础与应用研究,2000年至2008年共获科研成果140余顶,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20余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文章2篇。国内外交流广泛,与广大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活动。参与国际及国内临床研究10余项,其中包括应用最新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肠癌、肝癌,肺癌的II、III期国际临床研究,还有中华慈善总会为晚期肝癌、肾癌患者免费提供靶向药物治疗的项目。肿瘤内科严谨的精神及专业的态度深受国内外同行好评及认可,也为广大患者争取了享用国际上最新、最佳的免费治疗的机会,使很多患者在治疗中获益。消化一科具有一支训练有素、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全面的整体化护理队伍,在全院率先开展整体化肿瘤专业护理,满足、方便不同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和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科学、轻松、健康的治疗环境。让广大患者在肿瘤内科开展的科室特色治疗中感受肿瘤治疗的春天。多年来,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科训为守则,对病人实行优质、高效、文明、便捷的全程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使病房宛如家中。消化一科优良的医德医风,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患者一致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内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临庆科室,主要治疗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各种软组织肿瘤等。其中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在国内的影响。科主任张清媛教授曾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癌患中心进修学习。贾素文教授具有三十多年的肿瘤化疗经验。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为肿疚患者提供最优质和满意的服务。内三科严格按照国际上肿瘤规范化治疗标准开展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恶性淋巴瘤病理学分型,免疫学分型、细胞生物学分型来指导治疗;开展了自内外同血干细胞形植与大剂量化疗使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NCCN乳腺癌临床指引开展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通过提高晚期病人化疗药物剂量强度、剂量密度及采用序贯化疗等方法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国;通过腔内置管化疗治疗难治性胸腹腔及心包腔积液,取得了微创高效的效果;通过化疗泵及腹腔内热化疗,提高了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开展了逆转肿瘤耐药及抗肺癌血管生成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肿瘤内科研制的液态冰袋预防长春瑞宾等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化疗所致的脱发等护理新技术曾多次获奖。内三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题15项,发表国际级论文3篇,国家级论文110余篇、省级论文150余篇。参编肿瘤内科专著5部,获省政府科进步三等奖三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获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奖九项。尤其是在恶生肿瘤给药途径的控讨及实验性肿瘤基困治疗研究上取得多项科技成果。
内四科自2008年9月正式从肿瘤内科划分出来,是集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等为一体的专科病区。从建科以来,科室不仅承担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以及免疫、康复指导等工作,而且承担了乳腺癌的普查工作。
内四科骨干医生和护士均有多年的乳腺癌内科治疗工作经验。目前已形成以医学博士、硕士为骨干的高水平专业队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乳腺内科,开创了省内乳腺癌治疗的规范模式。科室由3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生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9人,硕士6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3人。目前开放床位92张,病房环境优雅,有关乳腺癌康复的设施齐备,功能完善。
内四科积极开展肿瘤临床及相关研究,早在1997年,在国内率先参加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主持的乳腺癌Ⅱ期临床研究---屈洛昔芬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对比研究。2005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乳腺癌康复工作,指导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后的康复,同年,又率先应用氦氖激光疗法,促进乳腺癌病人术后切口愈合,并预防和治疗化疗后的静脉炎,该项技术荣获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二等奖。
内四科在肿瘤耐药机制及逆转研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重点科研课题3项,省级攻关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0项。近5年,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7篇。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4项,哈医大新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每年均参与多项新药的国际、国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临床治疗药物和资讯。
乳腺内科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努力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积极推进肿瘤治疗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个体化,始终坚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2008年肿瘤内科被黑龙江省共青团团委评为“青年文明号”集体,2009年被哈尔滨红十字协会授予“哈尔滨市红十字爱心病房”。全体医护人员愿意尽我们的努力为广大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给大家营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每月第二个星期的周五下午,由医护人员定期举办“关爱女性、关爱乳腺健康”系列讲座,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术后康复给予了良好的指导!
诊治范围及科室特色:1,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2,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3,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4,乳腺癌的科普教育,5,乳腺疾病的预防与筛查。
内五科是集教学、科研、临床为一体的肿瘤专科治疗科室,科内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2名,主任医师、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培养在读博士2名,硕士生8名,同时还担任哈医大本、专科等临床教学任务。承担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卫生厅课题1项,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11篇,省级论文26篇,肿瘤论著6部。经过科内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我们在肿瘤治疗、抗肿瘤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国际接轨,达国内领先水平。肿瘤内科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化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患者状态大力开展个体化治疗,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肠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对肺癌、乳腺癌我们与外科协作开展了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结合,取得了突出成效,使患者获益非浅。肿瘤内科注重乳腺癌受体及癌基因的检测,开展了内分泌治疗及化疗双管齐下的治疗策略,获得很好的治愈率和远期效果。针对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的特点,我们普及了便携泵持续化疗,大大提高了疗效,针对顽固性、难治性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采用软管留置持续引流及配合局部化疗和生物治疗,达到了微创高效获满意效果,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内六科是一个集肿瘤治疗、肿瘤康复,肿瘤患者救助、肿瘤预防、肿瘤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肿瘤防治科室,主要致力于胸部肿瘤包括肺癌及食道癌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等的诊治,其诊断及治疗已接近省内,国内先进水平。
内六科坚持合理、有效、安全使用化疗药物,以《NCCN肿瘤临床诊疗指引》为规范指导,同时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将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积极开展现代肿瘤内科治疗新技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集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于一科(化疗、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等),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有机结合,从而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达到更方便、更合理、更高效。
内六科主要开展胸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肺癌的治疗,应从病人全身情况、肺癌的临床病期、病理分型、有无重要的合并疾病来综合考虑。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小细胞肺癌可以手术,中晚期可以首选化疗及结合放;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部分Ⅲb及Ⅳ期外,都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到目前为止是唯一有可能使肺癌病人获得临床治愈的治疗手段。Ⅲb及Ⅳ期可以分别采用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维持化疗。对晚期肺癌运用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代表的新治疗方法,为晚期肺癌的治疗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为提高肺癌的长期生存率和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做出极大努力。
内六科注重开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就是针对一线治疗有效或稳定的患者,在患者身体状况还能耐受情况下,继续间断性单药的维持治疗,这种治疗毒副反应小,安全有效。能够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目前肿瘤内科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看,治疗效果较好。
食道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部位,扩散情况,和病人的总体身体状况。食道癌的早期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多数患者手术切除后可获得长期生存。如果食道癌没有扩散但又无法被完全手术切除,那么放射治疗则是常用的方案。但是由于放疗的对食道病变长度及部位要求,化疗就显出治疗的全面性。而且利用化学药物可以对放射治疗增敏的作用,所以可以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食道癌效果较好。化疗在食道癌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新辅助治疗,放疗增敏,晚期不适合手术及放疗的患者。目前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中晚期食道癌治疗仍在探索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晚期患者从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延长了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质量。靶向药物为晚期食道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供治疗选择的机会。
许多食道癌发现后,体积太大或者肿瘤位置与周围正常组织粘连,直接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