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胸外科于1 9 7 2年创建的,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肿瘤胸外科之一;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是中国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食管学组、肺癌学组成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胸部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食管癌诊疗中心黑龙江分中心、黑龙江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黑龙江省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医学会胸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黑龙江省医学会胸部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胸外科有正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有3人。22期以下的年青医生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科室开放床位7 0张,年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手术1500余例,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科以来,开展了多项医疗新技术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其中,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及其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在全国曾处于领先地位;肺癌的生物治疗研究、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和在最大程度上切除肿瘤的肺癌气管隆凸成型术;支气管袖状成型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术等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级医疗新技术奖。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重建、食管癌术后的肠内营养(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空肠穿刺置管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胃一食管弓后弓上机械吻合术、用带蒂大网膜修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等医疗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胸外科开展了胸腔镜、纵隔镜的胸部微创手术,不开胸即可已完成肺部、食管和纵隔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通过胸腔镜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效果令人十分满意。肺癌的微创根治技术,使患者体表切口缩小到3. 5cm,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肋间神经的术中冷冻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局麻单孔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仅在胸部取一个2cm左右的切口即可完成全部诊疗操作,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在大气管肿物切除术、肺上沟癌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 0 0 7年1月中央电视台第1套节目科技博览专栏对科室完成的镜面人肺癌手术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在中央4、7、1 0套节目中进行了多次重播。
  胸外科近5年荣获省卫生厅、哈医大医疗新技术奖2 0余项(其中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数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或大会发言。建立了“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肺癌转移基因的筛选”“肺癌COX-2基因表达’’、“移植气管组织TNF基因表达’’等科研方向。主持国家自然资金课题(微阵列技术对两种人类肺腺癌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1项、承担省科技厅攻关课题2项、省教委课题2项、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项、参与承担省科技厅科研课题7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哈医大研究生、胸外科生和大专生的教学任务。多次承办国家及省级胸外科继续教育培训班,已成为黑龙江省胸部肿瘤疾患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还培养了大批省内外多家医院的胸外科进修医生。
  胸外科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23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1人,护士6人,助理护士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胸外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6人。1998年率先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整体护理,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获得了哈医大护理方面医疗新技术奖9项,承担省卫生厅护理课题4项,发表护理方面论文20余篇。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团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称号。多人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佳护士”称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外科:突破手术禁区 摘除巨大颈髓肿瘤

高位颈髓肿瘤是最难攻克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一直被医学界划为手术禁区。一位颈髓内长有3×4公分的巨大肿瘤患者,四肢麻痹、疼痛,面临截瘫的危险,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通过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成功地为其切除了巨大肿瘤。 家住绥滨县的关先生六年前开始头晕、呕吐、颈部不适等症状,曾经在省内一家医院被当作脑供血不足住院2周,但是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两年前又出现了肢体疼痛,长年教书的他以为是犯了颈椎病,并未引起注意,自己到小诊所点了些药物。数月前,关先生的一侧身体出现偏瘫症状,才想到医院就诊。经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高位颈髓肿瘤,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关先生走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表示手术风险较大不愿接诊,面临将要高位截瘫的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找到了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 经过梁鹏主任认真检查发现,肿瘤长在环椎和枢椎的位置,高位颈髓在神经外科手术当中是个高风险的区域,颈髓是脑干的延续,如果损伤的话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障碍、病人大小便失禁,甚至是死亡。关先生的肿瘤较大,已经严重的压迫了脊髓,从磁共振影像上很难辨别除正常的脊髓的形态,并且肿瘤从椎间孔长入了椎管外,最为凶险的是肿瘤向前方压迫推挤了椎动脉,血管已经移位和变形,椎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轻微的损伤后便可导致死亡,但如果不手术患者必定高位截瘫,甚至死亡,面对两难的抉择,梁鹏主任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勇闯禁区,术前他制定好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该类手术风险性极高,按照常规手术原则病人应当通过二次手术即后入路和颈前入路分次切除肿瘤,但是考虑到病人年龄大,而且症状重,分次手术创伤较大,梁鹏主任研究制定了后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方案,尤其是考虑到人体的枢椎是颈部肌肉附着点,椎板全部打开后会影响的病人术后颈部的稳定性,梁鹏主任采用了微创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只通过一个小切口和半椎板切开为患者行肿瘤全切术,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成功地全部切除了肿瘤。现在关先生已经出院,并回到了工作岗位,又可以继续教书育人了。 据梁鹏主任介绍,关先生的颈髓内肿瘤有3×4公分大小,这么大的肿瘤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正因为患者本身没有引起注意,误当作其他慢性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大家出现症状应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这些年患者每天早上胃不舒服当成了胃病,喘气费力当成了心脏病,关节疼痛当作了颈椎病,走路不稳当成了脑缺血,手术后这些症状都奇迹般的消失了,正如患者本人讲的,手术后他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了。说明患者的这些症状都和颈髓肿瘤有关,如果当时患者详细的检查并发现病变,早期手术可以很大的降低风险。 同时,梁主任说,高颈髓部位是人体的重要神经中枢,无数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核团在此密集穿行,到达身体的脏器和四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极高风险的手术部位,属于神经外科医生轻易不愿触碰的“禁区”,此次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成功的全部摘除巨大颈髓肿瘤,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技术又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