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1985年以前麻醉科、手术室为外科麻醉组,归外科直接领导。科室成立后,先后由张顺明、刘运祥、王海宽担任科主任;先后由景凤兰、李唯、李殿芹、卢静华担任护士长。麻醉科现有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研究生1人,在读研究生1人。手术室现有护士18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5人,护士1人,

1985—1990年,麻醉科刚从外科独立出来,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人员专业素质,医疗水平不高,学历偏低。日常工作以椎管内麻醉为主,也进行了一些静脉复合麻醉、乙醚吸入麻醉,以配合常规手术为主。医疗设备简陋,有手控麻醉剂,检测手段以台式手控血压计和听诊器为常规设备。医疗护理的安全性较低,全年手术麻醉例数在500—700例左右,多数为外伤、急腹症。1991—1995年,麻醉科、手术室的各项工作得到改善,科室的管理加强了,选派医生、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将一些新科技也在科室应用。医疗设备逐年增加,配备了机控多功能麻醉剂、高倍显微镜、无痛血压、脉搏、血氧、心率、心电监护仪,手术间增至五间,全年手术病例增至1500--1800例左右。开展了肺癌根治术、脑肿瘤术、食管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胰腺癌断流术等麻醉技术,同时也开展了口腔、耳鼻咽喉的麻醉技术,老年病人和小儿的麻醉技术等。科室由以前的医技科室发展成为二级临床科室。1996年-2008年是麻醉科、手术室整体工作变化最大的时期。科室有完整的管理体系,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欧美达机控手控多参数麻醉机、JE牌麻醉机、近端监护仪、体外循环机、日本进口显微镜、进口移动式X光机、骨科牵引复位床、进口Vellylab电力等大型医疗)为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现麻醉科已经能够配合临床开展多种麻醉方法,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静腹复合麻醉、静脉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及各种无痛诊疗技术(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等。手术室已经能配合临床完成的手术有基本外科手术(乳腺手术、肝靶系统手术、胰、十二指肠手术、肠道手术等)颅脑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肺手术)

2005年-2006年,张顺明撰写的论文《异丙酚_异氟醚复合麻醉对脑血流代谢及颅内压的影响》、《关节腔内注入吗啡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先后发表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卢静华撰写的《手术室器械、物品管理的探讨》发表在《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王海宽撰写的《酮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国医学创新》,《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外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