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中医院

儿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蛟河市中医院儿科是我院4个重点科室之一,为综合性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一名,主冶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儿科专科护士8名,医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科室现有新生儿培养箱,小儿一次吸痰器,雾化吸入器,多功能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对儿科急危重症:心哀、呼哀、心律失常、新生儿窒息、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小儿惊厥、新生儿黄疸、败血症等疾病抢救成功率较高。小儿肺系疾病:主要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性肺炎采用西药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免疫调节(静点丙球)的同时,采用中药辩证施治,配合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注射、利用捏脊,拨火罐等方法治疗。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小儿脾胃疾病:主要对小儿厌食,疳积,迁延性腹泻,小儿腹痛有独到的治疗效果。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痛,三棱针辩证点刺治疗小儿厌食,疳积,口服纯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配合补充维生素,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甚佳,解决了西药不易解决的难题。小儿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对心肌炎进行深入研究,小儿体质弱易患心肌炎,家长非常头痛,而且疗程又长,我科采用静点维生素C,果糖,肌氨肽苷,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静点中药注射剂黄芪,丹参,生脉,同时按[张伯虞临证医案指南]对心肌炎的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心肌炎效果极佳。儿童神经 精神 行为障碍性疾病:对于小儿多动症,对发性抽动,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孤癖症,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心脾气虚,肝气郁滞,我科采用中药辩证施治结合心理治疗,取得一定临床疗效,解决了不少医学难题。不明原因黄疸:马墨杰老中医采用口服安宫丸或茵陈蒿汤加减配合三棱针点刺治疗不明原因黄疸,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糖尿病患者泡脚保健注意点

导读: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为宜。因为水温过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因此泡脚前先试好水温,手指感觉温和即可,然后再把脚放进水里。 糖尿病患者泡脚保健注意点: 糖友空腹、饭后泡脚都不宜。因为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影响消化系统供血。此外,在泡脚的过程中身体还会消耗很多热量,空腹状态下糖元贮量较少,这时泡脚容易使血糖过低,因而空腹时泡脚也不宜。泡脚宜在餐后1-3小时进行,临睡前效果更佳。 此外,水温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先试好水温,再把脚放进水里,温度以37℃为宜。 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揉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务必要轻柔。对于干燥皮肤,用植物油均匀涂于足部,并轻轻按摩使之充分吸收,以软化皮肤、消除鳞屑、防止干裂。修剪趾甲不宜过短,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 禁用刺激性药水泡脚,如果是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对于已有破溃的伤口不要泡脚,可从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入手,检查有无皮肤破损、脚气、胼胝等,发现足部表皮破溃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洗脚时间也不宜过长,5~7分钟即可。洗完后用软干的毛巾擦干脚,并且一定要擦干趾缝间的水。冬季糖尿病患者足部易干裂,细菌可侵入裂口发生感染,所以洗完脚可将适量润肤霜涂于足部,以防龟裂。值得提醒的是,每次洗脚前后,糖尿病患者都应仔细检查足部,一旦发现足部肤色变暗、红肿、干裂、破溃等,须立即就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