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十堰市人民医院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湖北省省级重点专科,能独立从事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在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理的研究、冠心病介入诊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居于全市及至全省前列,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是一个医疗设备完善、科技力量雄厚、专业技术水平高,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影响辐射鄂西北、河南、陕西等周边省市和地区的卫生科技工作的“航空母舰”。
  心血管内科现设置床位50张,拥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血管专科病房及心脏电生理室和心导管室等相关科室。目前共有人员51名,医生21名,护理人员24名,各类技师6名,其中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8名,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4人,主管护师4名,护师、护士20名。有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研究生5人。
  心血管内科拥有大量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高、精、尖”设备,有美国GE动态心电图和静态/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美国GE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GE运动平板心脏负荷实验系统、美国GE多功能中央监护系统、美国GE大型血管造影机、美国GE螺旋CT、日本AC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GE核磁共振、德国产64导多导生理记录仪、美国产除颤起搏监护仪、心脏电生理诊疗仪、射频消融仪、双腔起搏器分析仪、日本光电多导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等设备。这些设备使“高、精、尖”的人才更加如虎添翼。
  心血管内科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和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肢体血管血栓形成、肺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病和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疗、危重病人的抢救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创新有效的方法。从1997年到2000年,连续收治19例心脏骤停患者全部复苏成功,全部生活自理,未遗留任何并发症。目前已成功开展多项现代诊疗技术,多次填补十堰市的空白。1985年率先在本市开展VVI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986年开展食道电生理检查,1990年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1993年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1995年开展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1996年开展先心病心导管检查和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治疗,1997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998年开展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1999年开展双腔起搏器(DDD)植入治疗、心衰的血透治疗,2000年心肌炎心肌病毒免疫学检查及治疗,2001年开展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手术,2002年开展急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手术。2003年开展冠脉左主干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2004年开展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并首开十堰市心脏手术直播先河,2005年率先在本市开展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该手术是目前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复杂手术,但它使不能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有可能根治,填补了十堰市空白。几年来,手术直接获益人群近2000人,为数千个家庭带去心的希望。
  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心血管病分子流行病学、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介入治疗血管内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发表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中张宏考教授的《中国西部汉族人群和美国白种人群冠心病患者相关基因差异的对比研究》在美国心脏病协会年会宣读,美国权威心脏病杂志发表,SCI收录。王家宁教授的《廋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另外有省教育厅资助课题、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各一项。市级及以上科研立项多项,获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科研成果7项。
  心血管内科多年来一直承担湖北医药学院心血管内科教学工作。承担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实习任务。1999年起带教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长期接待周边县、乡镇进修医师,并承担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师培训班教学。2006年牵头成立人民医院集团心脏病学会,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造福患者。
  心血管内科长期与国内外多家大型医院保持良好业务联系,常年有美国犹他洲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西安交大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医院心血管病专家讲学、查房和经验交流。可以不出十堰,就能请到国内外最好的专家会诊,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