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孝南区举办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急救技能培训班

  8月15日,孝南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并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区卫计局纪检组长黄玉丰、市一医院副院长杨鹏鸣及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参加了座谈会。 此次孝南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培训班是由区卫计局组织、市一医院具体实施,4月15至8月15日为期4个月的时间,来自孝南区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的12名学员在市一医院参加了专业急救技能培训。 市一医院根据12名学员从事的专业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由临床医师带教,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安排到急诊、ICU强化急救能力的训练。培训期间,科教科进行制定了学员培训轮班表、考勤表,不定期进行查房5次,提供技能培训平台,进行技能考试培训,制作学员了通讯录,发放书籍,尽力为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8月12日,进行了现场模拟操作训练,市一医院副院长杨鹏鸣讲解了常见的外伤急救、休克、急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的急救措施,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食物中毒等紧急情况下应如何采用正确的急救措施进行了详细讲解。学员们在护士长何露、急诊科主任刘凡、麻醉科专科主任李琳、骨科专科主任刘宏的分别指导下,练习了外科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实用技能。 来自广场社区的刘医生说道。“以前对有些急救措施实践不够、对有些操作掌握不到位,通过这次的培训及技能训练心中有底了,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得心应手。” 经过认真学习,11名学员通过考核顺利结业。 此次急救培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各乡镇、社区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使参训人员在全面掌握常用急救常识和技能,并提高对危急重症的现场快速识别和处置能力。 此次培训班是第一批,第二批培训班将于9月开班。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哺乳期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李延忠
回答: 哺乳期得了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热敷缓解、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乳汁反流、感冒继发、耳道损伤、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哺乳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清洁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耳道皮肤。若合并外耳道湿疹,可配合氧化锌软膏局部涂抹。 2、热敷缓解 将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耳周血液循环,缓解耳闷胀感。哺乳期热敷时需避开乳房区域,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需保持耳部干燥,防止潮湿环境加重炎症。 3、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哺乳期用药需选择L1级安全药物,避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化脓性中耳炎可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 4、鼓膜穿刺 适用于鼓室积液严重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由耳鼻喉科医生在局麻下用穿刺针抽出积液。操作前后需暂停哺乳4-6小时,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穿刺后需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鼓膜愈合情况。 5、鼓膜置管 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通过手术放置通气管平衡鼓室压力。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置管脱落。哺乳期手术建议选择全身代谢快的麻醉药物,术后24小时乳汁需弃用,期间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哺乳期中耳炎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哺乳时建议采用健侧卧位,减少乳汁通过咽鼓管反流风险。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腹泻或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可暂时改用吸奶器排空乳房。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