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心医院

超声影像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黄石市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队,是我市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医疗超声诊断工作的科室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科室不仅承担医院的超声诊断工作,同时也是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的超声诊断教研室,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科室。拥有包括GE Logiq E9、PhilipsIE33、ACUSON S2000、 GE Vivid 7等国际最先进超声诊断仪。科室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采用激励机制,进行量化管理,使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体现了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含量,激励科室人员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精神,使综合水平得到迅速发展。

全科各级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共20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9人,其中超声硕士生4人。诊疗范围涵盖腹部、妇科、心血管、浅表器官及全身软组织、新生儿等多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分为5个专业组:腹部、超声造影组,心脏、大血管组,浅表器官、肌骨、新生儿组,妇产、计划生育组,超声介入组。各专业组均由经验丰富的学科组带头人带领组员不断进取和创新,使超声成为临床医生首先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近几年在常规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郭瑞强教授、孙有刚教授、陈文卫教授定期来我院指导开展超声新技术、新业务,在三位教授的指导下,超声造影技术日趋成熟,提高了肿瘤的鉴别诊断率;乳腺、甲状腺、肝脏肿块弹性成像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帮助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设有专门的超声介入室,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各种微创穿刺诊断与治疗,如脓肿、血肿的抽吸、注药治疗,肝、肾囊肿硬化治疗,肝癌注射无水酒精和基因治疗,减少了病人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肝脏、肾脏、颌面部、乳腺、甲状腺及前列腺等部位的活检,使癌症病人能得到早期诊断并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科室承担了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实习任务,每年为各地、市、县级医院和妇保计划生育系统培养进修医师,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连续举办了五期省级、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参加学员来自鄂东南地区总共约700余人次,在鄂东南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也很重视科研工作,目前有一项科研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项专利发明,出版专著3本,多篇专业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按照医院网络化建设的要求,完成本科工作站、“三卡通”门诊网络诊疗系统和候诊叫号系统的开通,并采用PACS网络影像系统管理图像信息,与医院网络全面兼容。走进超声影像科,宽敞明亮、春意盎然的候诊厅令人耳目一新,以往排队拥挤、心急火燎的候诊场面不再出现,候诊护士以微笑服务为宗旨告知就诊患者检查注意事项,叫号系统按登记时间排队叫号,给予老弱病残急幼等患者优先诊疗。病人候诊时间不超过30分钟,平均缩短了60分钟。所有的检查室均安装刷卡付费系统,率先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目前该模式约占我科检查人次的45%,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就诊流程,转变工作作风,推进了实现全数字化医院的进程。

超声影像科将遵循“精诚厚德、精医至善”的院训,以及“精诚关爱、亲情服务“的服务理念,以科研教学为核心带动医、教、研全面发展,使学科的技术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我们的宗旨是:具有一流的检查环境、一流的设备,创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我们的口号是:用心灵贴近患者,用“快捷、安全”的诊断技术为您的健康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常见发热原因
徐建威
回答: 小孩常见发热原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发热是儿童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常见反应,多数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患儿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体温通常在38-39摄氏度之间。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家长需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 2、胃肠炎 胃肠炎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导致,患儿除发热外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度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严重呕吐需禁食4-6小时。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3、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热退疹出是典型表现。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发热期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家长需警惕热性惊厥,保持患儿衣着宽松舒适。 4、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在女童中更为常见,多由大肠埃希菌逆行感染引起。患儿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部分仅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头孢地尼分散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生素。家长应督促患儿多饮水、避免憋尿。 5、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患儿夜间疼痛明显,可能出现抓耳、烦躁等表现。鼓膜检查可见充血膨隆,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能降低发病概率。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每日测量体温3-4次,记录发热规律。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衣着以棉质透气为宜。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料。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若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出现嗜睡或抽搐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通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和疫苗接种可增强儿童抵抗力。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