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手段,为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症患者解除了病痛。运用中医中药,取祖国医学辩证施治之精华,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尤其对慢性鼻炎、老慢支、慢性胃肠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心脑血管病、月经不调、男女不孕不育症、前列腺炎、阳萎、早泄等慢性疾病有独特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坐着胸口闷堵有压迫感是什么原因
高云
回答: 坐着胸口闷堵有压迫感可能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因素或肌肉劳损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 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堵感,常伴随心悸、气短。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日常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控制。心电图、冠脉CTA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2.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因气道阻塞引发缺氧症状,可能出现胸部压迫感伴咳嗽、喘息。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配合氨茶碱片治疗。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能帮助鉴别诊断。 3. 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卧位或腹压增高时,胃酸刺激食管黏膜会产生胸骨后烧灼感与闷胀,可能被误认为心脏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可缓解症状,胃镜检查能明确食管黏膜损伤程度。 4. 心理因素 焦虑症或惊恐发作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引发心前区不适感,常伴有过度换气、手足麻木等症状。心理疏导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可改善症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确诊。 5. 肌肉劳损 长期不良坐姿导致胸背部肌肉紧张或肋软骨炎,可能引发局部压痛和闷胀感。热敷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缓解炎症,调整座椅高度、避免久坐等行为干预更为关键。 出现持续性胸闷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记录症状发作的持续时间与诱因。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酗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建议准备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若伴随冷汗、放射痛等危险信号需紧急就医。定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肥胖者需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胸腔压力。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