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肛肠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肛肠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中华中医肛肠学会常务理事1名,湖南省中医、中西结合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1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3名,医学硕士5名。科室成立30多年来,接诊、治愈了20万余名肛肠病患者,在广大肛肠病患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科室现拥有“熊胆消痔灵”、“槐榆丸”、“大黄胶囊”、“枯痔液”、“橡皮生肌膏”、“止痒颗粒剂”、“九华膏”、“参黄洗液”、“培元抗瘤颗粒剂”、“芪杞溃结宁颗粒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自制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肛肠科借助电子肠镜、CT、MRI、腔内超声、碘造影、排粪造影、肛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肛肠生物反馈治疗仪、多功能电脑肛肠治疗仪、结肠途径治疗仪、冷光源乙Ⅰ,直肠镜、电子肛镜检查系统等国内最先进、最齐全的检查诊治设备和手段,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腹泻,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复杂性肛瘘、复杂性直肠阴道瘘、肛周脓肿、复杂性内、外、混合痔的诊治更有独特的疗效。对直肠脱垂,脱出性内痔,环状内痔采用微创、无痛治疗,出血少、恢复快,2-3天即愈的PPH术或痔切闭术式,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省了时间。肛肠科常年主治:内、外、混合痔、肛窦炎、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直肠阴道瘘、骶前畸胎瘤、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直肠息肉、多发性肠息肉、肠息肉病、直肠前突、肛门皮肤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腹泻、结直肠肿瘤术后的预防复发,肛门神经官能症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整合资源 服务群众-----我院日门急诊人次创历史新高

7月7日,我院日门急诊人次创历史新高,诊疗人次达到4207人次,比去年同期历史最高点多出578人。其中,当天门诊人次位居前列的分别是内科1083人次,儿科707人次,妇产科395人次。 门诊办主任倪秋华介绍,今年以来,门急诊人次屡创新高,得益于目前社会各界对中药中医的广泛认可,在高效率、快节奏、强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中医倡导的养生、治未病、调理治本等治疗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同时,医院全力推进“大门诊”项目建设,全院整合医疗资源,一批名老中医集体在医院国医堂亮相坐诊,得到群众的深度推崇,极大地树立了中医领域业界权威。另外,为培养医疗梯队,夯实门诊力量,科室主任、副主任都要保证一定的坐诊时间,副高以上中青年教授也要下到门诊一线,确保门诊诊室无空房率,极大地方便了病人。为突出医院中医特色,各科室还推出众多特色医疗项目,让中医中药深入人心。 另外,今年以来,门诊办不断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如推出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挂号系统、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置点名挂号流程、中药房引进取药电子化叫号系统、创新中药剂型方便携带、为外地病人邮寄化验单、药品等,贴心为病友服务,从而不断赢得病友认可。(陈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耳洞涂了碘伏很痒热怎么回事,怎么办
徐建威
回答: 耳洞涂了碘伏后出现瘙痒和灼热感,可能与碘伏刺激、过敏反应或局部感染有关。可通过停止使用碘伏、冷敷缓解、局部清洁、外用抗过敏药膏、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建议避免抓挠,保持耳部干燥,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 1、碘伏刺激 碘伏作为消毒剂可能对皮肤产生轻微刺激,尤其是新打耳洞的敏感部位。其氧化性成分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短暂灼热感和瘙痒。表现为涂抹后局部发红、轻微刺痛,通常1-2小时自行缓解。处理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残留碘伏,避免重复涂抹。若需继续消毒,可更换为苯扎氯铵溶液等低刺激性产品。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碘伏中的聚维酮碘成分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瘙痒、皮肤肿胀、丘疹或渗出,严重时伴随耳垂发热。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家长需注意儿童耳洞护理期间若出现此类反应,应立即停用碘伏并用清水彻底冲洗。 3、继发感染 耳洞未完全愈合时使用碘伏可能破坏局部微环境,反而增加细菌感染风险。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会导致瘙痒加重,伴随黄色分泌物和持续灼痛。需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清洁创面,严重时需医生开具莫匹罗星软膏。感染期间禁止佩戴耳饰,避免挤压患处。 4、皮肤干燥 碘伏的酒精成分会溶解皮脂,导致耳周皮肤干燥脱屑,引发瘙痒不适。表现为皮肤紧绷伴有细小白屑,无红肿渗出。可薄涂凡士林或红霉素软膏保湿,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护肤品。日常护理改用无醇型消毒剂如氯己定溶液,保持耳部清洁的同时减少刺激。 5、创伤反应 新穿孔的耳洞组织处于修复期,接触消毒剂可能延缓愈合过程。创面肉芽组织对化学刺激敏感,产生针刺样痒感伴局部发热。建议改用脉冲式冲洗法清洁,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愈合期间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 耳洞护理期间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钛合金或医用钢耳钉,每日旋转饰品防止粘连。饮食上减少海鲜、辛辣食物摄入以降低炎症反应概率。若瘙痒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耳垂化脓、淋巴结肿大,需排除镍金属过敏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恢复期避免侧卧压迫患耳,睡眠时可将枕头垫高促进血液循环。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