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心实验室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药科研实验中心位于医技楼四楼,业务用房300余平方米,由药理实验室、心血管实验室、血液流变室、动物室四个部份组成。现有工作人员7名,正高职称1人,副高2人,中级职称3人,实验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2人,大专学历2人。拥有GBY—N6血液流变检测仪、呼吸机、16生理红录仪、显微图象分析系统,以及实验室与动物实验室设备,价值80余万元。目前开展:

1、药理、药效学的实验工作(动物实验)。

2、担任医院科研课题与研究生毕业课题的实验研究(动物实验)。

3、检测项目有:

①血液流变全套。

②体液免疫全套IgG IgA IgN C3。

③抗精子抗体(ASA)。

④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以上项目为医院的教学、科研及临床病人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

本方向以功能性胃肠疾病为研究重点,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蛋白质组学、生理学等方法从神经胃肠病学角度阐述肝脾相关理论和脾本质的科学内涵,揭示中医药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机理,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学说。开展的“四磨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效应及产业化研究”开辟了功能性胃肠疾病“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研究

本方向以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损伤为研究重点,运用细胞生物学、血浆药理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活体成像等技术揭示中医药抗脑缺血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和功能康复的机理,明确有效方药的效应物质,为新型中药及其复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医药对干细胞影响和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处于国内同领域的领先地位。

3、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本方向以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重点,探讨中医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与作用机理及效应物质;探讨术后再狭窄证候分布与证候实质,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术后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药物。实验室研发的复方钩藤降压胶囊、降脂消斑片、心痛舒胶囊等一批实用性成果,已经完成成果转化,生产用于临床,造福社会群众。

【主要技术平台】

1、动物实验平台

主要以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动物模型制备为研究重点,为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病机研究提供基础。目前平台拥有动物行为记忆系统、八导胃肠电图仪、小动物立体定位仪、RT-1904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SPF级动物实验中心等仪器设备及研究场地。建立了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小鼠模型,脑缺血大鼠模型,老年痴呆(SD)大鼠模型,抑郁大鼠模型及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等制备技术。同时从国外引进了基因敲除小鼠,正在开展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工作。

2、病理形态技术平台

以脑、胃肠、脊髓、心肌等组织的病理、生理形态学为研究重点,以黏膜、细胞、神经形态为支撑点,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等进行观察,形成了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方法。平台拥有E60冰冻切片机、TS-12A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Bx51光学显微镜及IPP5.1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等仪器设备。先后进行了小鼠大脑、脊髓、胃肠及大鼠脑组织、血管的单标、双标、荧光、BRDU标记的免疫组化法,建立了成熟的神经递质、神经干细胞染色、形态描述、数据分析。

3、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

以细胞模型的中药筛选、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药作用靶点及药效机制、中药细胞毒理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拥有流式细胞仪、二氧化碳培养箱、三气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奥林巴斯显微镜、倒置生物显微镜、高压灭菌锅、数彩图像显微分析系统等仪器设备。进行了神经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肿瘤细胞等细胞培养,开展了细胞调亡检测、各种流式细胞分选与检测、ELISA检测、病毒载体转染等实验。目前已建立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SO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SOP、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SOP以及神经干细胞MTT检测SOP。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控制细胞的路径、对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及效应蛋白质变化,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优化中药的配方和组成。该平台拥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蛋白质芯片系统、蛋白质转印系统、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等仪器设备。目前已建立了核酸分离纯化、凝胶电泳、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质粒和腺病毒载体构建等技术。

联系电话:0731-85600740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整合资源 服务群众-----我院日门急诊人次创历史新高

7月7日,我院日门急诊人次创历史新高,诊疗人次达到4207人次,比去年同期历史最高点多出578人。其中,当天门诊人次位居前列的分别是内科1083人次,儿科707人次,妇产科395人次。 门诊办主任倪秋华介绍,今年以来,门急诊人次屡创新高,得益于目前社会各界对中药中医的广泛认可,在高效率、快节奏、强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中医倡导的养生、治未病、调理治本等治疗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同时,医院全力推进“大门诊”项目建设,全院整合医疗资源,一批名老中医集体在医院国医堂亮相坐诊,得到群众的深度推崇,极大地树立了中医领域业界权威。另外,为培养医疗梯队,夯实门诊力量,科室主任、副主任都要保证一定的坐诊时间,副高以上中青年教授也要下到门诊一线,确保门诊诊室无空房率,极大地方便了病人。为突出医院中医特色,各科室还推出众多特色医疗项目,让中医中药深入人心。 另外,今年以来,门诊办不断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如推出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挂号系统、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置点名挂号流程、中药房引进取药电子化叫号系统、创新中药剂型方便携带、为外地病人邮寄化验单、药品等,贴心为病友服务,从而不断赢得病友认可。(陈双)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