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感染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感染科是院特色专科,始建于1964年,曾几经搬迁。2007年底传染科和结核科合并后由乐都医院整体重新迁入中心医院,组成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现有医护人员46名,其中医生2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6名,副教授1名,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2名,硕士1名,在职硕士生4名。感染科门诊部开设有肝科、肺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呼吸道传染病门诊,设有独立的挂号、收费、出入院办理处、药房,以及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和X光室等。住院部现有病床135张,开设有肝科和肺科两个病区。

医疗工作:

1、日常医疗工作:开展了下列疾病的诊治工作:①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救治;②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术和肝脓肿抽脓术;③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④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⑤胆汁瘀积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硬化性胆管炎、胆汁瘀积性肝硬化、脂肪肝及酒精肝的诊治;⑥肺结核的诊治;⑦不明原因胸水及咯血的诊治;⑧各种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⑨各种虫媒传染病的诊治。

2、传染性疾病的防控:①圆满完成各种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任务,加强了对手足口病、发热性疾病和肠道传染病等的诊治工作。科室无传染病漏诊和漏报现象,全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②完成了对全区传染病条线工作人员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和质控检查工作。

3、工作业绩:年门急诊达60000余人次,出院700余人次;②上海市传染病质控检查为优秀,其中住院病人均次药费和平均住院日全市最低;③传染病传报工作全市第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受到表扬。

科研与教学:

1、科研工作: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U-II/UT系统对急性肝衰竭肝组织的炎性损伤效应及对枯否细胞TLR4通路的影响(2011-2013)”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并顺利开展。主持人:刘亮明;

②2011年获资助项目:上海市松江区医学领先合作项目“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患者血循环miRNA分子表达谱分析及川芎嗪防治效应研究”获20万元经费资助。主持人:刘亮明;

③2011年科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

2、教学工作:

科内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上海职工医学院和上海市卫校《传染病学》教材的课堂教学,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院校实习医生以及社区医院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工作;2011年完成一项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和南昌大学硕士生4位,通过南昌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并顺利毕业1位。至华山医院进修1人,参加全国肝病和感染科学术会议和亚太国际肝病学术会议各1次。

学科带头人刘亮明新增学术任职:上海市感染病质控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肝病学会青年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拔尖人才、上海市松江区卫生系统学科建设和专业梯队培养合作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松江区感染病质控组长以及学组常务副组长、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松江区医学会理事、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医院学术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院旗高挂在西藏拉孜

继2010年内蒙古扎赉特旗、2011年四川越西县、2012年青海果洛州和2013年贵州习水县光明行后,应西藏日喀则拉孜县卫生局和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的邀请,我院眼科孔庆健主任于 8月29日至9月7日参加了“慈善光明行”第九站——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慈善义诊活动。这是孔庆健作为上海眼科专家组成员,第五次参加这一慈善活动。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张兴儒副院长发起的“北大国际BiMBA白内障复明慈善光明行”是北大国际MBA校友,会同上海眼科专家,共同参加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慈善活动。以北大学子的博爱,用上海眼科专家的精湛技术,让边远贫困、缺医少药地区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多家媒体曾给予宣传报道。 参加此次“慈善光明行”公益活动的除上海眼科专家赵培泉、卢奕、张兴儒、崔红平、郭文毅、贾万程、孔庆健、周媛、肖明、李青松、罗勤,徐蔚、陆艳等18位医护人员外,还有北大国发院校友及全国爱心人士共60人。 在拉孜县,孔庆健主任与其他专家一起,克服高原反应,共免费服务患者1081人,白内障手术132例,手术全部成功,获得当地百姓欢迎,同时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想大便的感觉
黄玉红
回答: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伴随想大便的感觉通常是痛经或盆腔充血引起的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主要有原发性痛经、盆腔充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诱因。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这种痉挛性疼痛可能放射至直肠区域,产生排便感。伴随症状包括腰骶部酸胀、恶心等。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热敷下腹部有助于放松肌肉。 2、盆腔充血综合征 月经期盆腔血管扩张会使直肠周围压力增加,产生里急后重感。典型表现为晨起症状较轻而午后加重,可能伴有肛门坠胀。建议避免久坐久站,采用膝胸卧位缓解压迫,严重时需就医排除静脉曲张。 3、肠易激综合征 激素变化可能诱发肠道敏感,出现腹痛伴排便冲动但实际无便或排便不畅。症状多在进食后明显,可能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可尝试低FODMAP饮食,必要时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直肠子宫陷凹时,月经期病灶充血会刺激直肠,产生剧烈坠痛和频繁便意。可能伴随性交痛、不孕等症状。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选择包括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或病灶切除术。 5、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症会导致直肠子宫陷凹粘连,月经期组织水肿加重牵扯痛。常见于既往有宫腔操作史者,可能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需完善妇科检查,急性期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月经期应注意保持腹部温暖,避免生冷饮食刺激肠道。每日适量饮用姜茶或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轻柔按摩下腹部可缓解肌肉紧张。记录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若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疼痛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就诊。平时加强盆底肌锻炼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症状发作概率。 黄玉红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