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湖南省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是全省小儿外科教学、医疗及科研中心。科室以小儿腹部外科为基础,包含儿童微创外科,儿童显微外科,小儿烧伤整形外科,儿童肿瘤外科,儿童急诊外科等专业在内的临床科室。科室开设病床50张,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1400余例,首次提出腹腔镜与小切口配合在儿童病人中的特殊意义,国内率先将超声手术止血刀大规模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拓展了小儿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以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闭锁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计制定了10种小儿腹腔镜标准手术,完成标准手术录像,成为国内小儿腹腔镜技术较有影响的单位。于2004、2005年引进伊索系统和声控腹腔镜系统,向智能化远程手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微切口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要求精细操作的小儿外科手术,特别是婴幼儿手术。我院自1999年9月开展小儿腹腔镜手术,迄今已行各类手术400余例,国内率先将超声手术止血刀广泛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以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闭锁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小儿普外科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小儿外科”重要组成部分,是本院历史最长的外科专业。由于业务的发展,普外科于2009年4月分为普外一、二科。

普外一科设床位40张,承担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临床医学教学、临床实习、省内外小儿普外科进修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接受全国各地疑难病例转诊。收治范围包括以消化道疾病为主的各类先天性疾病、外科急诊、小儿外科肿瘤、儿童烧伤整形等。我科在国内率先将超声止血刀大规模运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以先天性巨结肠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方面,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分期医治等方法,收到满意效果;在小儿复杂直肠肛管畸形疾病方面,通过手术矫形及长期随访,均取得较好效果。

普外二科主要收治范围为以肛肠,肝胆为主的各类先天性疾病、外科急诊、小儿外科肿瘤、儿童烧伤整形等。科室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资深专家1人,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2名,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医师2名,护师4名,护士15名。科室各级医师先后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处接受专科培训。

专科特色:

1.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的诊治: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是儿童最多见的病种。我们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进手术方式,使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对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膈疝等疾病的诊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微创外科: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儿童腹腔镜手术,将超声手术止血刀大规模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拓展了小儿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以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闭锁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应用腹腔镜熟练开展胆道探查、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根治,食道裂孔疝修补,幽门环肌切开、美克尔憩室切除、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及巨结肠根治术等手术。

3.儿童急腹症的诊治:儿童急腹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我科住院病人的10~20%。我科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重要环节上制定出了各种诊疗规范、操作常规,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水平,对腹部外科的各种疑难病例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4.小儿实体肿瘤:成功开展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畸胎瘤等小儿实体肿瘤手术。采用国际最新化疗方案对恶性肿瘤进行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的生存率。

5.肠造口病人的护理:由于小儿外科的特点,肠造口病人多,对肠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早期干预,对肠造口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高了肠造口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大大降低了造口并发病,极大改善肠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举行新一届纪委委员培训

  8月29日下午,医院纪委组织新一届纪委委员开展了一堂纪委业务知识培训。 本次培训由纪委书记曹霞主持。曹书记首先对新当选的纪委委员表示祝贺,并亲自进行了理论授课。在授课中,曹书记详细介绍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发展历史,阐明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提出了纪律检查委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并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对医院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授课结束后,各位新当选纪委委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医院的纪检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曹书记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希望各纪委委员自身正直,敢抓敢管,工作有成效有方法,将纪律检查工作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做好监督监管,曹书记表示今后医院纪委委员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积极发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职能。 因医院人事调整,经党委讨论推荐并报卫生厅纪检组同意,本届纪委委员进行了的调整,由纪委书记曹霞、医院医务部主任江训良、护理部主任谢建辉、党办主任陈吉球和监察审计部主任李昃担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