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生殖医学研究院

儿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设有哮喘、消化内科专科门诊,在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上独具特色,对小儿长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急性肠炎、小儿黄疸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在儿科心肺复苏、急性心衰、重症肺炎的抢救上能为患儿提供更加精细的医疗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7周早产儿康复出院

6月24日晚,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忙得热火朝天,因为收治了一位胎龄275周、体重1150克的早早产儿。   刚来时,宝宝反应很差,皮肤薄嫩,呈胶冻样,呼吸困难,需要气管插管下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为了抢救这个幼小的生命,全体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松懈,管床医生李素萍更是将他当作自己的宝宝一样精心救治。患儿血管非常细,穿刺很困难,大家力尽做到“一针见血”。宝宝皮肤非常娇嫩,为了防止被胶布粘伤皮肤,同事们想出自制“双面不粘胶布”,减少了皮肤损伤和感染的机率。小家伙不能自己吃奶,一吸吮就发绀,我们就一毫升一毫升用胃管注入胃内。 在治疗的一个多月中,患儿经历了呼吸窘迫、肺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脑膜炎、反复呼吸暂停等,经过无数次的日夜抢救,就这么一个极其脆弱的小生命,在大家全力救治和悉心护理下,闯过了死神的重重考验,展现出他顽强的生命力。 58天后,患儿转危为安,8月20日康复出院。出院时,复查眼底筛查等各项检查均正常,宝宝体重增至1810克,每次能自己吃完35毫升奶。 新生儿科:程煜娟 2014年8月24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临产前的征兆有哪些
冷启刚
回答: 临产前的征兆主要有规律宫缩、见红、破水、胎头下降感、不规律腹痛等。这些征兆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提示孕妇即将进入产程。 1、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是临产最可靠的征兆,表现为子宫收缩时间逐渐延长、间隔缩短、强度增加。初期可能每10-20分钟一次,持续30秒左右,随着产程进展会发展为每3-5分钟一次,持续40-60秒。宫缩时腹部发紧变硬,部分孕妇会伴随腰骶部酸胀感。此时需记录宫缩频率,当达到每5分钟一次时应及时就医。 2、见红 见红指阴道排出少量粉红色或褐色黏液,是宫颈黏液栓脱落的标志。通常发生在分娩前24-48小时,因宫颈扩张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出血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出血需警惕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见红后建议观察是否伴随其他临产征兆,做好入院准备。 3、破水 破水指胎膜破裂后羊水流出,表现为阴道突然涌出温热液体或持续少量渗漏。破水后易发生脐带脱垂或感染,需立即平卧并垫高臀部,避免站立或坐起。正常羊水为清亮无色液体,若呈黄绿色或混有胎粪提示胎儿窘迫。无论是否出现宫缩,破水后均需在6-12小时内就医。 4、胎头下降感 胎头下降感表现为上腹部压迫感减轻、呼吸变顺畅,同时出现尿频、骨盆坠胀感。这是胎儿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表现,初产妇多在临产前2-4周出现,经产妇可能直到分娩才开始下降。伴随胎头下降可能出现行走不便、耻骨联合疼痛等症状,此时应避免剧烈活动。 5、不规律腹痛 不规律腹痛又称假临产,表现为持续时间短、强度弱的间歇性宫缩,常夜间出现而白天消失。与真宫缩的区别在于不会逐渐增强,且宫颈管不会因此缩短扩张。可通过改变体位、洗热水澡缓解。若腹痛频率增加或伴随阴道流血、破水,则需考虑真临产可能。 临近预产期时建议准备好待产包,包括产妇卫生巾、护理垫、新生儿衣物等物品。每日监测胎动情况,出现异常胎动减少或上述任一临产征兆时,应及时联系医院。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但需避免提重物或长途奔波。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能量食物,如面条、粥类等,为分娩储备体力。若超过预产期1周仍未临产,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引产。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