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为南方医科大学重点学科,1988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广东省第一批博士生培养学科,2000年为博士后流动站,科室包括门诊、病房、心电图室、心导管室、实验室。拥有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海外留学人员3人。全科医疗主系列均为硕士或博士毕业。心血管内科云集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心血管诊断技术水平全面、深厚,十几年来为省内外许多心血管危重病患者及疑难患者带去福音、重获新生。

心血管内科的特色医疗: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是心内科的主要特色,八十年代末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早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介入诊疗技术已涵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补片术、风湿性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二、三腔心脏起搏器安植术、外周血管球囊扩张术。其中PTCA术达2000余例次,安全性高,成功率达95%以上,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复杂病变及左主干病变PTCA及支架植入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同期开展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在开展单腔、双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基础上,对扩张型心肌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三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实施了经皮导管补片术。目前每年开展上述介入诊疗达700余例次,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黄国志教授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8月15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届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我院康复医学科黄国志教授在会上当选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主要职责为从事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及考核,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专业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等。此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围绕“融合现代科技,引领运动康复”主题展开,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传播运动治疗新理念、提升康复医学专业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国志教授作为专业委员会新当选的副主委,出席了随后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运动疗法学术大会并作专题发言,展示了我院康复运动疗法的成功做法和创新观点,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康复医学科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判断心律不齐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血液生化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等方式判断。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不齐的首选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并显示心跳节律。通过心电图可识别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常见类型。检查时需静卧放松,电极片贴于胸部和四肢皮肤,无创且快速完成。若发现异常波形,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通过24-48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活动,捕捉阵发性心律不齐。适用于症状间歇发作的患者,可明确心律不齐与日常活动、睡眠的关联。监测期间需记录症状发生时间,便于医生分析心电图变化与症状的对应关系。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心律不齐,如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心脏大小、室壁运动及血流情况,辅助判断心律不齐的器质性病因。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过程中需配合变换体位以获得清晰图像。 4、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可排查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因素。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需空腹采血检测钾、钠、钙、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结果异常时需针对性纠正。 5、临床症状观察 心悸、心跳漏搏感是心律不齐的典型表现,严重时可伴头晕、黑矇或晕厥。患者需记录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因,如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咖啡因饮料。突发意识丧失、胸痛或呼吸困难属危急情况,须立即就医。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摄入刺激性饮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心脏节律稳定。若确诊心律不齐,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时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以降低心脏负荷。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