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科包括肝胆胰脾、胃肠道、各型腹外疝、乳腺、甲状腺及血管多个方面。有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研究生1人。拥有美国AMP911腹腔镜、爱克松腹腔镜系统、威沙普腹腔镜系统、富士能胆道镜、奥林巴斯硬质支气管镜等先进设备,是郴州市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专科之一,微创手术逾万例。已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术、脾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等多种微创手术。

在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能开展甲状腺癌、乳腺癌、食道癌、肺痛、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术后平均生存率接近文献报道水平。在胸腹外伤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多次成功抢救严重胸膜联合伤、腹内多脏器损伤患者。在重症急腹症诊治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方面。病死率低,均费用低于本市同级医院,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以技术实力攀登医学高峰

颅脑脊柱外科,是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加强学科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的又一个特色专科。该科室的领军人物、科主任林云东,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尤其在颅脑、脊柱和神经外科专业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院实行人才兴院战略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是郴州市该学科领域首屈一指的知名专家之一,在郴州以及湘南区域具有较高知名度;他具有郴州市科技评审专家资格、国家司法鉴定资格、郴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资格、执业医师临床考试考官资格等。他主持了《脑室镜下治疗颅内血肿》、《脊柱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等省、市级多项科研课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学科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打造一流的特色专科,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必须有一支人才济济的技术团队。市三医院颅脑脊柱外科,拥有一支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共计28名医护人员。科室主任林云东深谙技术创新就是科室发展的生命线,医疗人才是科室发展的第一要素,于是科室将引进人才、人才的培训学习、开展科研工作等作为科室的重点工作来抓。颅脑脊柱外科积极派遣医疗骨干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会,科室立项开展省、市级科研课题3个,发表了省级、国家级(包括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并有多项技术的开展处于市内、省内领先水平。 李建林,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擅长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脊髓病变及脊柱骨折内固定等经典外科手术。在脑出血微创治疗及头痛、颈肩腰腿痛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文建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擅长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救治。陈永红,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曾进修于南方医科大学,主修神经外科以及脊柱外科,现任郴州外科学会委员,在颅脑创伤救治,脊柱外伤以及退行性变的诊断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该科室对于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疾病、颅脑创伤、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的显微镜下手术及其他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患者周某,头痛头昏、双手疼痛、四肢麻木很多年,去过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慕名来到市三医院颅脑脊柱外科,经过明确诊断、实施手术和精心治疗后,他头昏头痛和双手疼痛及四肢麻木等症状立即消失;他说:困扰他多年的顽疾被市三医院颅脑脊柱外科医师们这么快治好了,真是手到病除的华佗再世啊。 在科主任林云东的带领下,该科室在各种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及开小骨窗显微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小儿脑室矢状窦分流术等技术实力在郴州市处于领先水平,并擅长于脊柱外伤、退行性病变、畸形等疾病的手术及诊疗,深受患者的好评。林云东主任尤其擅长显微技术及微创手术,经常前往郴州各县(市)及永州市的部分邻县医院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和指导手术,受到湘南地区医疗同行的高度赞誉。 显微外科,创新是技术之本 外科显微镜下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技术,因其精细化、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大而被医务人员及患者广为接受。市三医院毅然投入资金提升硬件实力,于2013年添购价值数百万元的先进外科显微镜及配套显微手术器械,迅速将显微外科手术开展起来。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脑、脊柱、神外等外科疾病治疗,增强了手术安全性,效果非常理想,患者术后普遍反映效果满意。 今年5月,一位来自万华岩镇的患者邓某,因反复头痛、头晕8年,进行性加重伴腰背部及四肢疼痛6年,被收住颅脑脊柱外科住院。入院后经过完善检查后确诊为颈C3/4、C4/5/、C5/6椎间盘突出、C4/5颈段平面颈脊髓慢性损伤、颈椎退变。经过林云东主任带领的治疗团队会诊后,确定了患者的手术方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镜下行C4、5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C3/4、C4/5、C5/6椎间盘摘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三天患者便下地行走,半个月后痊愈出院。 林云东主任介绍说,之所以选择显微镜下手术,是因为显微镜下可将患者的组织结构放大数倍至10倍,包绕椎体的后纵韧带均显露的一清二楚,有些患者的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甚紧,有时只有0.1毫米的距离,甚至间隙消失,如果不慎损伤硬脊膜就有可能造成脑脊液漏的风险。而且显微镜下手术术中出血很少,几乎可以不输血。手术路径皮肤创面仅有5厘米,骨组织切口仅1.5厘米宽,真正实现了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风险低的目标,是我科技术领先的特色技术之一。 目前,该科已成功开展显微镜下脊柱外科手术200余例,显微镜下脊柱外科手术成为了脊柱学科的成熟技术、核心技术,同时,该科的《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研究》成功申报为我市科研课题。 科室还开展了各种脊柱创伤(骨折)的手术;脊柱结核的手术;脊柱退变椎间盘突出症的显微手术切除及稳定重建术;脊柱畸形(侧弯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显微镜下周围神经损伤的探查、神经吻合术,显微镜下周围神经肿瘤的显微切除术等,科室脊柱学科的技术及实力更上新台阶。 大脑禁区,艺高是安全保障 大脑是人体中枢,且布满了神经血管,因此大脑被称为生命禁区。市三医院颅脑脊柱外科坚持以“最小创伤下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准则,以高超的技术游刃于大脑禁区,守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神经外科的患者往往病情急重变化快,时间就是生命,尽早手术意味着更可能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科主任林云东介绍说,“神经外科的手术风险很大,我们在神经外科也大量运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各种颅脑手术,手术区域的视野非常清晰,手术出血量小,对神经和血管损伤也小,有助于患者更好恢复神经功能,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 患者李某,女性,38岁,曾因月经不调、溢乳等症状在妇科就诊,后又出现了头痛、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经过会诊,确诊为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患者转入颅脑脊柱外科,必须进行颅脑手术治疗。林云东主任带领其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方案,施行了精准的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出院,患者与其母亲为科室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医务人员的救命之恩。 患者张某,郴州市北湖区永春乡人,男,67岁,因突发神志障碍4小时入院,入院确诊为右颞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科主任林云东与副主任医师文建平立即为患者施行了“开颅探查术、脑内血肿清除术、动脉瘤夹闭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康复良好,两个月后,患者四肢肌力基本正常,自己走着出院了。出院时患者说,本以为这次没命了,以为就是保住了性命也是瘫痪在床,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好,真是感谢不尽啊!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市三医院颅脑脊柱外科林云东主任说,在颅脑脊柱外科领域,必须做到医院硬件设备条件优越、医师技术水平高超,医德医风高尚,才能在生命禁区挽救一个又一个病人的生命,才能够在学科领域内攀登一个又一个的医学高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上真菌感染怎么根治
聂小娟
回答: 手上真菌感染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根治。手上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癣菌、念珠菌等致病真菌引起,可能表现为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手上真菌感染的首选方法,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常用的有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有效杀灭皮肤癣菌和念珠菌。使用时应清洁患处后薄层涂抹,疗程通常需要2-4周。若出现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应停用并咨询医生。 2、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顽固性或广泛性真菌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氟康唑胶囊等。这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对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较好。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治疗期间应监测肝功能。 3、保持手部干燥清洁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繁殖,因此保持手部干燥至关重要。洗手后应及时擦干,特别是手指缝等易积水部位。可适当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手液。避免长时间戴橡胶或塑料手套,如需接触水可先戴棉质手套再套防水手套。定期修剪指甲,防止真菌藏匿。 4、避免接触感染源 预防再次感染需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直接接触患癣的动物或他人。不共用毛巾、指甲剪等个人物品。公共场所如健身房、游泳池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双手。处理土壤或清洁物品时戴手套。若家庭成员有真菌感染应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5、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控制好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压力过大时注意调节,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使用免疫调节剂。 治疗手上真菌感染需要坚持用药至症状完全消退后1-2周,防止复发。日常应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搔抓患处。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手套,减少手部出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真菌感染应尽早就诊,防止感染扩散。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