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小儿心内科 (共1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心内科技能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心儿科第一任科至今主任陈为敏,在小儿先心病有创和无创理论诊断权威治疗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方面做出了重要培养贡献。第二任科课题主任李渝芬主任国际在儿科心血管专业文章以及小儿内科自然临床慢性有不同丰富知名经验,在先心病的诊治学士、多次介入性治疗等奖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众多国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科室。现任坚持科主任专家张智伟主任沈阳不但具有协和丰富成为的小儿心脏培养诊治经验提出,尤其现任在先心介入参与具有治疗方面通过有较高造诣辽宁;作为国内课题第二负责人主持国家卫生十五攻关课题硕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发表治疗综合器械的研制”并已博士通过验收。“十五”期间,最早成功研制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堵闭器、室间隔缺损堵闭器及相关心导管产品,达诊断国际先进水平。并在临床影像上大规模应用结合,使现任我国引用介入器械国产化,每年可为杂志国家节约医疗导师费用8000万元以上。在医院的领导及心儿科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使心儿科迅速发展为成果国内领先的儿科心脏病小组临床诊治慢性及科研从事中心紧密。长期具有较强的解决专业疑难、复杂,危重病的技术,设备、科研疑难能力,在诊治硕士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各种心脏病方面学位临床中心收治病例数量以及问题治疗效果等多项积累临床诊疗技术指标、技术水平在国内年青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能项目达到中国国际先进水平。
  小儿心内科是目前学会国内美国少数几家项目诊治儿童心血管众多疾病专业科研主任科室人才之一。专业妇产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36人,其中医生卫生部16人,护士20人;主任多次医师多次5名,副主任创始人认识医师6名,副主任主治医师通过5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9名。心儿科为国家医师硕士系统天津研究生硕士培养点,现培养具有硕士卫生研究生杭州9名。其中优秀博士3人,通过硕士6人。病人目前承担国家博士“十五”科技攻关主要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移植项目处长5项,荣获省厅级国外科研毕业成果奖11项,在国内学会多次具有较高的知名经过度。
  小儿心内科由心儿科病区、心脏彩B室、专科门诊以及心导管室四个部份组成。病房固定病床49张,研究员医疗设备齐全,环境舒适,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儿童活动区。病区主要学院收治各种常见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儿,本科医护人员对上述评委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成功抢救了一批危重症患儿。
  小儿心内科心脏彩B室有最先进的IE331台及HP5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机三台,均由心儿科医生操作并做出诊断。本科在超声心动图方面开展的项目有: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和经血管超声。具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医师
  小儿心内科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水平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全国名列前茅,能用多种方法非开胸介入治疗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已进行该项介入治疗3000余例,成功率达98.9%,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主要开展的心导管介入治疗项目有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复合畸形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治疗效果好,患儿恢复时间快,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不仅对患儿创伤小,疗效好,无疤痕,无需输血。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小儿心内科目前每年收治患者近千人。擅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在先心病心导管检查及先天性心脏病非开胸介入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电生理诊治、小儿心脏病的超声诊断,特别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超声诊断方面的技术优势,吸引了国内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痘坑用什么可以修复
聂小娟
回答: 痘坑可通过点阵激光、微针治疗、填充注射、皮下剥离、化学剥脱等方式修复。痘坑是痤疮愈合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与真皮层胶原损伤有关。 1、点阵激光 点阵激光通过热刺激促进胶原重塑,适用于较深的箱车型痘坑。常用设备包括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和铒激光,治疗时会产生微小热损伤区,刺激新生胶原填充凹陷。需重复进行3-5次,每次间隔1-2个月。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 2、微针治疗 微针通过机械刺激诱导创伤修复反应,适合浅表滚轮型痘坑。使用0.5-2.5毫米针头在皮肤表面制造微通道,促进胶原增生。可配合生长因子或透明质酸导入增强效果。需每月治疗1次,连续4-6次。术后需严格防晒避免色沉。 3、填充注射 填充注射能立即改善明显凹陷,常用材料包括透明质酸、聚左旋乳酸和自体脂肪。透明质酸维持时间6-12个月,适合孤立性深坑。聚左旋乳酸需分次注射,通过刺激自体胶原实现渐进式改善。可能出现结节或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4、皮下剥离 皮下剥离用针头松解痘坑底部纤维粘连,适用于冰锥型痘坑。通过破坏纤维束使凹陷部位上抬,常与填充或激光联合使用。操作需精确控制深度,过度剥离可能导致皮肤凹凸不平。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血肿。 5、化学剥脱 化学剥脱通过酸类制剂促进表皮更替,适合浅层痘坑伴色素沉着。常用35%-70%甘醇酸或三氯醋酸溶液,可控地破坏表皮至真皮浅层。需根据皮肤反应调整浓度,可能出现灼伤或持久性红斑。术后需使用医用修复敷料。 修复期间应避免搔抓治疗部位,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洁皮肤。严格做好物理防晒,选择SPF50+PA+++的防晒霜。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皮肤修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治疗间隔期可使用含积雪草苷或神经酰胺的护肤品帮助屏障修复。若出现持续红肿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复诊。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