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3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医学博士4人,医学硕士3人,承担着病房、门诊和消化内镜的诊疗任务,开展了多项现代化的诊疗新技术,诊疗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消化内科下设消化实验室及内镜中心,除可进行24小时食管pH测定、血清快速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常规消化内镜(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外,还常规开展超声内镜及小肠镜检查,并可运用内镜进行止血、扩张、异物取出、息肉摘除、肿瘤切除、胆道造影及取石、支架放置、胃造瘘及胃缝合术等微创手术,不但提高了疗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病人的住院费用。

消化内科开设了专科和专家门诊,每天均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在东川门诊部应诊。具体安排是:周一至周五全天在330诊室开设胃肠肝胆胰专科、专家门诊,在333诊室开设消化内科专科、专家门诊。周六、日上午在333诊室开设消化内科专科/专家门诊。伟伦内镜室担负着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任务,多年来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消化内科伟伦内镜室拥有高水平的医技人员和精良的仪器设备。有国际先进的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超声内镜及一大批附属设备,除可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外,还常规开展超声内镜(EUS)及小肠镜检查,并能运用内镜进行消化道出血止血术、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上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放术、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剂治疗术、贲门失驰缓症内镜治疗术、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鼻-胆和鼻-胰管引流术、胆胰管支架置入术、胃造瘘术、胃缝合术等微创手术,以上技术操作熟练,疗效良好,大多患者可以免除手术之苦。

消化内科,近年来还开展了镇静/麻醉(无痛苦)胃、肠镜检查,使患者在舒适、无痛觉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深受欢迎。目前伟伦内镜室经过全面装修,环境幽雅,布局合理,秩序井然,为病人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撒尿一直黄是什么原因
黄钟明
回答: 撒尿一直黄可能与饮水量不足、食物色素影响、药物作用、肝胆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尿液颜色持续发黄通常表现为尿胆原升高、尿浓缩等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饮水量不足 机体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尿胆原浓度增高而呈现深黄色。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改善,观察1-2天后若颜色未恢复正常需进一步检查。长时间脱水还可能伴随口干、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 2、食物色素影响 大量食用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或人工色素的饮料,会使尿液中排出核黄素等成分导致颜色加深。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24-48小时尿液颜色可逐渐恢复,通常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3、药物作用 服用维生素B2片、呋喃妥因肠溶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时,其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橘黄色或深黄色。这种药物性染色在停药后即可消退,若持续存在需排查是否合并肝胆代谢异常。 4、肝胆疾病 肝炎、胆管梗阻等疾病会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尿液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呈现浓茶色。可能伴随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症状,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茵栀黄颗粒等药物治疗。 5、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时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可能导致尿液浑浊发黄,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或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观察尿液颜色变化时需排除食物药物干扰因素,若调整饮水饮食后仍持续发黄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检查。进行尿常规、肝功能及腹部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清热利尿类药物掩盖病情。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