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共4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内科有三个普通病区,床位167张,并设有冠心病监护病区及省级冠心病重点实验室、风湿热重点实验室、临床药理实验室。配备4台大C臂X光机、4台电生理多导仪及国内首台非X线心电三维标测系统(Carto)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心内科年收治病人6000多例,治愈率达95%,年心血管介入病例5000多例,其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现年完成冠心病PCI3600多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1000多例,植入起搏器近400例。

心内科专科特色:风心病:50年代开展全省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术;198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冠心病:1972年在国内首次开展冠脉造影,现开展了包括左主干病变,泵衰竭危急重症病人的PCI,成功率达98%,居国内先进水平。

心内科心律失常:199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已完成5000多例,成功率在95%以上;年植入起搏器超过500例,居国内先进水平。基础研究:承担16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20篇,编写专著3本。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学科带头人林曙光院长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专业组组长,已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目前承担了近40项国内、国际多中心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

心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留学于美国JohnHopkins大学和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承担国家十一五及省科研项目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担任美国心脏学院院士,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等18个专业职务,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20个杂志主编和编委。

心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行政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到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进修学习冠心病诊治技术一年。2008年6月毕业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心内科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已二十多年,在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并对心血管病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尤其在冠心病内科诊断和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及风心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将其实践于临床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心内科发表有关心血管专业的临床论著50多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卫生厅科技成果进步奖共7项,副主编著作1本,曾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OASIS-5、TIMI-25、MILESTONE-II、CCS-2、ORIGIN、SINO-SIRIUS、CCSR、TAXUS、MICE等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现任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长、中山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处方药》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常务编委、《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英文版)》编委、《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中文版》编委、《欧洲心脏杂志(EHJ)》编委。1997年度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1998年度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度卫生部与美国强生战略技术合作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师二等奖、1999年全国百名优秀医师称号、2000年赛勒中国医师年度荣誉奖,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