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儿童血液肿瘤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内三科(儿童血液肿瘤科)开放床位40张,早在70年代,儿科就设立血液肿瘤专业,在蔡若莲,沈亦逵等主任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和白血病、淋巴瘤等临床科研工作,对血液肿瘤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血液肿瘤患儿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满足不断日益增多患者需要,根据医院部署,儿童血液肿瘤专业于2009从儿科分出,单独建立血液肿瘤儿童病区(肿瘤内三科),在国内为少数,在广东为第一家独立设科的综合性医院。同时病房迁至宽敞明亮、洁静,优雅的惠福分院,主要为2人或3人一间,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为患儿提供一个优良、舒适的就医环境。

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性医院优势,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普遍开展融合基因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 荧光原位杂交及残瘤白血病的检测等,为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及治疗方案的及时变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其他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优势,联合外科、病理科、医学影像学科、放疗科等对新诊断病例,进行讨论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2002年起独立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工作,疗效显著,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

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儿童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预后明显改善,患者明显增多,据2009年5月广东儿科学年会统计资料显示,我科为近5年来广州地区收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最多的单位,平均住院天数9天,为广东省内最短,临床诊疗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依据国内儿童体质特点,按危险度分型制定白血病儿童个体化治疗方案。如采用改良BFM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存活率达75%-80%左右。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达50%左右,肾母细胞瘤达70-93%,这些都为国内先进水平。他们中最长达20多年,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的已考入大学,或已孕育正常后代。

主要收治下列疾病:

1、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慢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2、实体肿瘤性疾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氏肉瘤等软组织 恶 性肿瘤术前术后化疗及追踪随访;

3、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主要包括贫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4、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实体肿瘤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5、淋巴结疾病和组织细胞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撒尿一直黄是什么原因
黄钟明
回答: 撒尿一直黄可能与饮水量不足、食物色素影响、药物作用、肝胆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尿液颜色持续发黄通常表现为尿胆原升高、尿浓缩等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饮水量不足 机体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尿胆原浓度增高而呈现深黄色。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改善,观察1-2天后若颜色未恢复正常需进一步检查。长时间脱水还可能伴随口干、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 2、食物色素影响 大量食用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或人工色素的饮料,会使尿液中排出核黄素等成分导致颜色加深。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24-48小时尿液颜色可逐渐恢复,通常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3、药物作用 服用维生素B2片、呋喃妥因肠溶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时,其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橘黄色或深黄色。这种药物性染色在停药后即可消退,若持续存在需排查是否合并肝胆代谢异常。 4、肝胆疾病 肝炎、胆管梗阻等疾病会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尿液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呈现浓茶色。可能伴随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症状,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茵栀黄颗粒等药物治疗。 5、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时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可能导致尿液浑浊发黄,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或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观察尿液颜色变化时需排除食物药物干扰因素,若调整饮水饮食后仍持续发黄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检查。进行尿常规、肝功能及腹部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清热利尿类药物掩盖病情。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