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生物精神医学研究室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生物精神医学研究室的主要职能是:1、组织开展生物精神病学方向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各种常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的生物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治疗学及遗传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2、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3、承担除科研外的其他工作,如教学、临床、司法鉴定等。

由于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病因未明,被称为功能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很多精神疾病是具有生物学病因的,而且大多数精神疾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因此,对精神疾病进行有关生物病因学、药物治疗学及遗传药理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揭示精神疾病的生物病因学,并进一步认识大脑提供科学数据,也可以为临床上拓展诊断手段、提高诊断水平,开展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精神科开展生物精神病学方向的研究工作非常必要。

近5年来,我中心开展了多项生物精神病学方向的研究,获得科技部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厅局级课题10多项,合计科研经费50余万元。发表相关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6篇。

研究室积极组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于2008年10月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资格认定,并于2009年4月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SFDA)派出的GCP专家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我中心在GCP硬件设备,科室专业技术力量,科室主任资历,研究人员构成,人员培训,组织管理,GCP管理制度、设计规范、工作程序、仪器操作规程的制定,现场GCP知识考核等方面均达到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的要求,获得专家检查组的肯定,目前已于2011年8月正式得到SFDA批复,获得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资格,可以开展各期药物临床试验。

目前,中心的药物临床研究人员中有10人参加过国家级的药物临床试验技术与GCP学习班,所有研究人员均接受过医院内的GCP系统培训。自2008年10月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资格认定以来,参与完成上市后药物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3项。

研究室还致力于医学本科生的理论和临床教学与带教、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精神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培训、进修医生的带教、日常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工作、司法鉴定、健康教育等工作。

目前,生物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为范长河主任医师,成员有中心主任贾福军主任医师,中心副主任许明智主任医师,郑先振主任医师,侯彩兰、姜美俊副主任医师,刘向欣、唐毅、李雪丽、郑会蓉主治医师。其中博士7人,硕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 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