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共2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拥有40张固定床位,收治内分泌代谢专科各种疾病患者每年达1500余人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和垂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完善,每年内分泌科平均门诊量接近10万人次。内分泌科技术力量雄厚,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任护师1名。

内分泌科,糖尿病及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内分泌科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在血糖的调控和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已达到国际水平。科内有多台血糖仪、胰岛素泵、葡萄糖钳夹系统、动态血糖监控系统;胰岛素钳夹技术为全国领先水平,可开展胰岛素抵抗检查。2006年,内分泌科成立了糖尿病教育中心,为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咨询和指导。

内分泌科,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也是内分泌的常见疾病,内分泌科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的处理上建立了科学的诊疗常规,疾病治愈率高,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应用临床和检验,病理,ECT等技诊结合,可以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

内分泌科,肾上腺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结合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泌尿外科的后备手术力量,内分泌科在鉴别内分泌性高血压,特别是肾上腺疾病上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多年来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各种肾上腺的功能试验,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提高了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的确诊率,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评价疗效提供了良好手段。

内分泌科,其它内分泌疾病: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在中心实验室已常规开展大部分内分泌腺体激素测定,与病理科合作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最新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的测定;保证了内分泌代谢各种疾病尤其是性腺、肾上腺、垂体以及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的高水平。

内分泌科,从2005年起为内分泌专业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参与和已完成多项国际大型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和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现为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内分泌代谢疾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国家级糖尿病教育基地,拥有糖尿病专科护师,成功举办多期国家级和省级糖尿病诊治进展学习班及糖尿病教育学习班。科研上理论与临床研究并重,突出技术创新,长期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教育预防研究,正在进行和已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学术成果累累,系列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在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临床系列研究”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内分泌科,参与多项中华医学会专科工作,杨华章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邝建教授为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裴剑浩教授为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委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自己清理粉刺
聂小娟
回答: 清理粉刺可通过清洁皮肤、热敷软化、消毒工具、轻柔挤压、消炎护理等方式操作。粉刺多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清洁皮肤 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清洁面部,水温控制在35-37摄氏度。清洁时避免用力揉搓,重点清洗额头、鼻翼等皮脂腺密集区域。清洁后可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减少细菌残留。油性皮肤可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帮助溶解角质栓。 2、热敷软化 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毛巾敷在粉刺部位5-8分钟,蒸汽熏蒸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热敷能使毛囊口角质层软化,促进皮脂排出。热敷后皮肤处于毛孔舒张状态,此时清理效果较好。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屏障。 3、消毒工具 清理前需用75%酒精棉片消毒粉刺针两端,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使用。未消毒的工具可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带入毛囊。操作时保持手指清洁,可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使用后再次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4、轻柔挤压 用粉刺针圆环端垂直轻压粉刺周围皮肤,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白为宜。出现白色脂栓后,用消毒棉签横向滚动清理。禁止指甲直接挤压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形成痘坑。若粉刺未松动则停止操作,避免反复刺激。 5、消炎护理 清理后立即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肿明显的粉刺可点涂过氧苯甲酰凝胶,夜间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质代谢。后续3天内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做好物理防晒。出现持续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油性皮肤建议选用含锌或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每周使用1-2次清洁泥膜。注意避免频繁用手触摸面部,枕巾应每周更换消毒。若粉刺反复发作或伴有囊肿结节,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治疗,不要自行处理深部炎症性痤疮。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