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妇产儿童医院

普通儿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的前身属于华西私立协合大学,创建于1942年。建国后先后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华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创始人杜顺德、张君儒、唐泽媛、郑德元等教授,是新中国儿科学界最早的一批儿科专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已经成为学科设置齐全,人才聚集且梯队合理、学术地位及学术影响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1986年成为儿科学博士点、1991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儿科学获准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获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新生儿专业获准国家重点专科。我院儿科学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单位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获准单位。儿科教研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普通儿科一区(神经、消化专业)、普通儿科二区(肾脏、免疫、呼吸、内分泌专业)、小儿心血管科、小儿血液肿瘤科(设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小儿感染科、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及急救科等,并已开设相应的专科门诊。现任儿科教研室主任由母得志院长兼任,教研室常务副主任万朝敏,医疗副主任贾苍松,教学副主任杨凡,行政秘书康超英,学术秘书李熙鸿,教学秘书高晓琳。目前,儿科现有在职医生82名,其中具博士学位40名,硕士学位33名,高级职称27名,博导8名,硕导29名;在职护士167名,其中具硕士学位4名,本科学历59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6名;在职医技人员28名,其中具硕士学位4名,高级职称1名。

医疗方面:目前,儿科有核定床位286张,实际开放床位约350张,病房面积约10437.16m2。2009年儿科门急诊人数约58万,2010年约63万,2011年约73万人次;2009年出院人数12,854人,2010年14,229人,2011年15252,病床使用率达124%左右,年均住院日约8.5天。华西小儿心血管科和血液肿瘤科为卫生部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诊疗的区域性(云、贵、川、渝、藏)定点医疗中心,心血管科每年介入治疗先心病约600人;血液肿瘤科承担多个省区白血病肿瘤患儿的收治,并具备成熟的干细胞移植的技术。普通儿科的血液透析治疗,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汶川大地震等)的抢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儿感染科专设传染病房,在甲流疫情、重症手足口病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救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作为西部妇幼医学疑难重症诊疗中心,除接收四川省内病人外,还承担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重庆、湖北、湖南等其他地区转诊的疑难重症病人。

教学方面:儿科教研室长期承担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护理;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基础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卫生管理专业及西藏远程教育班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人才的任务。此外,华西儿科还是卫生部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为四川省内外培养数十名儿科专科医师和进修医师,对我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儿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主编《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卫生部规划教材5部,参编《循证医学》、《小儿内科学》、《小儿传染病学》等规划教材10余部,主编或参编其他专著20余部,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获准CMB、省级、校级等教改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儿科教研室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有多位教师获得校级“最受学生喜爱教师”、“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等奖励。近五年来,我们培养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平均每年派出8~10人在国内外进修学习,基本实现了我院青年医生科研课题和国内外学习全覆盖的目标,为我院儿科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科研方面:近五年来儿科共获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课题105项,获准经费2773余万元。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及省部级科技项目75项。近五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六百余篇,其中SCI 近百篇,核心或科技源统计期刊五百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26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发育与妇儿疾病实验室”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的获准和建设,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性漏尿怎么治疗比较好
张龙
回答:女性漏尿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综合改善。盆底肌锻炼和膀胱训练是基础治疗手段,严重者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外科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 凯格尔运动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核心方法,通过规律收缩盆底肌群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建议每日进行3组训练,每组收缩10-15次,持续6-8周可见效。膀胱训练需记录排尿日记,逐步延长排尿间隔至2.5-3小时,配合抑制尿急的分散注意力技巧。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可视化指导肌肉收缩,适合动作不协调者。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激活神经肌肉,每周2次,12周为疗程。 二、药物与手术选择: 米多君等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增加尿道闭合压,但需监测血压变化。雌激素软膏适用于绝经后黏膜萎缩者,需配合阴道局部给药。当非手术方案无效时,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是金标准术式,采用聚丙烯吊带加强尿道支撑,微创手术住院仅需2-3天。单切口迷你吊带术创伤更小,适合轻度脱垂患者。膀胱颈悬吊术适用于合并膀胱膨出者,需开腹或腹腔镜操作。 日常需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减少咖啡因及碳酸饮料摄入。棉质透气内裤需每日更换,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可选用成人护理垫应对急迫性尿失禁,但不宜长期依赖。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核心肌群协调性,避免跳绳、蹦床等高腹压活动。心理疏导对混合型尿失禁尤为重要,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焦虑性尿频。产后42天起应系统进行盆底康复,更年期女性建议每年评估盆底功能。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减少腹压增高的诱发因素。 张龙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