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烧伤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从6张病床起家,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是全国唯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模范烧伤科”)的临床科室。烧伤研究所在国内外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教授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军第一个烧伤专科中心,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军第一所烧伤研究所,烧伤界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医学专科研究所,全军烧伤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全国烧伤医学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全军重点建设学科。

烧伤研究所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临床设有4个病区和1个烧伤重建与恢复中心,可展开病床200张。实验室设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病理生理、感染与免疫、移植免疫等研究单元。

烧伤研究所坚持临床 — 科研 — 临床的科研工作思路,针对烧伤临床救治中的难点,针对制约严重大面积烧伤治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和业务,从“烧伤休克/缺血缺氧及吸入性损伤”、“烧伤感染及其抗感染新措施”、“烧伤代谢营养”、“创面愈合机理及新覆盖材料”、“异种移植及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策略”和“康复治疗在烧伤治疗领域的全新探索与推广应用”6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烧伤研究所首先提出中国烧伤病人面积计算九分法,拟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烧伤抗休克补液公式——三医大公式,拿出国内第一个烧伤成人热量公式,率先提出了“肠源性高代谢”论点 , 明确提出烧伤治疗的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概念。本学科烧伤治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达99%,其中大面积深度烧伤半数治愈面积达96%,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新世纪以来,烧伤研究所加强了应用基础与基础研究,主持承担了以我国医学领域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烧伤早期损害和创面愈合发病机理研究”为代表的研究课题319项。获得了科技成果奖励126项。其中“烧伤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还获得美国ABA Evans奖和以色列烧伤学会Williams奖等学术奖励。主编、副主编专著36部,参编50部;发表及参加学术交流论文1600篇,其中英文论文200多篇。培养烧伤专业研究生已达337名,进修生1500余名。

2000 年起,研究所承办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中华烧伤杂志》;2013年创办了亚洲第一本烧伤专业英文学术期刊《Burns and Trauma》,成功举办了首届中美国际烧伤学术会议,首届中日外科感染会议,首届烧伤康复与创面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国烧伤医学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搭建了重要的的学术平台,不断提高中国烧伤医学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西南医院门诊部志愿者招募启事

为弘扬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 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互相尊重、互相帮扶、互相关爱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院决定在全院开展 “ 仁爱志愿者服务 ” 活动,现根据活动需要,面向社会各界、在校大中专学生招募志愿者。 一、志愿者招募对象 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活动的各界人士。 二、招募条件 1 、年龄不限,身体健康,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 2 、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和参与服务的时间; 3 、富有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志愿者服务内容 在“暑期师生健康行”活动期间(2014年7月14日-9月14日)协助门诊患者就诊,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四、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由门诊部统一安排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熟悉医院环境、工作职责流程、常见疾病知识及服务理念、礼仪、沟通技巧培训等,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五、报名方式 现场报名:至门诊部办公室填写报名表。所有志愿者均须填写《西南医院志愿者申请表》,填表时需携带1寸照片1张。报名咨询电话:68754095、68765095。 注:志愿者工作期间,我院为全天工作者提供午餐一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增强CT能查出肠癌吗
徐建威
回答: 增强CT可以辅助诊断肠癌,但确诊仍需结合肠镜和病理检查。肠癌的筛查方式主要有增强CT、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潜血试验、病理活检等。 1、增强CT 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肠道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肠癌,增强CT可观察到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或占位性病变,同时能评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情况。但增强CT对早期肠癌的敏感性较低,难以发现黏膜层的微小病变。 2、肠镜检查 肠镜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进行病理确诊。肠镜能发现早期腺瘤性息肉和黏膜内癌变,同时可进行内镜下治疗。对于无法耐受肠镜的患者,可选择CT仿真肠镜作为替代方案。 3、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是肠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但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部分早期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可能无明显升高。 4、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是肠癌筛查的初筛手段,操作简便且无创。持续性粪便潜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进一步行肠镜检查。但该检查易受饮食和药物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肠癌的必要手段,通过肠镜或手术获取组织标本,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病理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应缩短筛查间隔。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肠癌发生风险。确诊肠癌的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