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普通外科原为江津专区医院外科,前身为外科五病房,始建于1953年。江津专区(原属川东行署管),专署1950年设在璧山县,专署医院也设在璧山县,由医院创始人张茂伯任院长,1951年行署设在江津县,医院搬至江津县,当时住院部仅30张病床,未分科。1953年建住院部楼,开始分内、外科,各30张床,内科包括儿科,外科包括妇产科,内、外科医生混值班及门诊。

外科成立后,由张茂伯院长兼任外科主任,能做脓肿切开引流、阑尾切除、疝修补等小手术。1958年新建内科楼,自此内外科分开,外科50张床,包括妇产科医生共同值班。手术及门诊此期可开展肠切除、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1962年由江津迁永川,外科设在五病室,病床55张,其中15张系骨科单独管理病人,但属五病室领导,由梁全义医生负责骨科。普外由左学鑫、陈道中负责,张茂伯院长兼任外科主任,蒋异中任副主任。1962年学校分来马天民、席世甫、刘祥福、张世寿医师充实了外科力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室管理混乱,张茂伯院长被停职,蒋异中主任被取消,由清洁工任科领导小组组长。1970年成立院革委会,科室成立革命领导小组,由尹志禄医师任组长。1960年我院为重庆医学院实习基地,1963年改为第七军医大学实习基地,1974年又改为重庆医学院教学基地至今,其间多位教授亲自来我科教学,帮助我科提高,如宁天枢、钱文治、方开先、韩文妙等老一辈教授及刘启富、王严庆、王济明、杨祖奎、王洪林、朱明才、竺东长、任国胜等教授。

1976年席世甫医师调七病室,成立泌尿外科,为我院第二个外科独立分科。

1976年胡继模医师调七病室成立脑外科,1980年后独立分科。

1974年后,陆续开展肝胆管结石、各种胆肠吻合、直肠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甲状腺次全切除、胃癌根治、甲状腺癌根治等手术。1980年后开展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伴大出血的门-体分流术和断流术及重症胰腺炎的抢救等。

十年动乱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蓬勃发展。调进张长弓医师(知名外科专家)任外科主任兼负责胸外专业,尹志禄医师任外科副主任,尹志禄医师调任医务科科长后,陈道中医师任副主任。后马天民医师自永川人民医院调回任副主任兼负责胸外专业。医师蒲德振、曹岳明、舒中甫、何世举、陈力、杨强。左学鑫医师组建肿瘤外科并任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陶振浩、王琪、徐光、白练等。

1988年普外科改组,除原五病室(后称五病区)外,整合肿瘤外科后增设四病室(后称四病区)。改组后的五病室(五病区),有普外科及胸外、泌尿专业组,主任陈道中、副主任马天民,93年陈力为副主任。95年,陈力任医院副院长,杨强任普外科副主任。99年,陈道中主任退休,杨强任五病室主任、普外科主任。增设的四病室(四病区),张长弓任主任,左学鑫任副主任,后四病室设肝胆外科、腹部外科,张长弓任肝胆外科主任,左学鑫任腹部外科主任,徐光任腹部外科副主任。张长弓主任退休后,蒲德振任肝胆外科主任,后徐光调走,左学鑫主任退休,白练任腹部外科副主任。

2004年8月搬新住院大楼,普外科在八楼,与胸外科、儿童外科组成外科八病区。腹部外科、肝胆外科在新住院大楼七楼为外科七病区。2007年接受重庆市卫生局临床专家的建议腹部外科更名为普外二科,原普外科为普外一科。

2008年4月,根据我院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重庆市卫生局临床专家的建议,医院确定将普通外科作为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并确定普通外科由原普外一科、普外二科、肝胆外科整合而成,肝胆外科更名为普外三科。杨强任普通外科主任,周四海任普外一科副主任,白链任普外二科副主任,蒲德振任普外三科主任(余天雾现担任科室副主任)。

普外科的整合,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专业的联系,更是顺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普外科的整合,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迎来了机遇。整合后的普通外科是强强的联合,整合后的普通外科拥有了一支基础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的专业队伍,普外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决心将普外科建设为一个在渝西地区享有声誉并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临床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摩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部,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清洗后立即用柔软棉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可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清洗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需重点检查,防止汗液残留。 2、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不超过60%。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白天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夜间使用透气性好的蚊帐。外出时选择阴凉时段,用遮阳帽保护头部,婴儿推车需配备透气遮阳棚。 3、使用温和护肤品 清洗后薄涂含氧化锌的婴儿护臀膏或液体痱子粉,避开眼周和口鼻区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点涂患处。禁用成人痱子粉或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过敏体质宝宝首次使用前需在耳后做小面积测试。 4、避免过度包裹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化纤面料。头部不宜长时间戴帽子,睡觉时使用透气枕巾。包裹襁褓时留出足够活动空间,可通过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温暖无汗为适宜状态。尿布区域需及时更换,防止局部湿热加重。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脓疱、发热或持续哭闹,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儿科医生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伴随湿疹样改变时,医生可能建议地奈德乳膏短期使用。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饮食过敏原。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宝宝衣物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痱子持续3天未缓解或扩散至躯干,须立即就诊。夏季可适当增加每日洗澡次数,但每次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3分钟内完成保湿护理。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