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分神经内一科和神经内二科两个科室。神经内科(一)位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南七楼五层,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西北地区最早设立神经病学专科的学科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神经病学专科,承担着陕西省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及培训基层医生等任务.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室开放床位60张,设有先进的重症监护病房,专业人员36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及主管护师4名。医院拥有340排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设备,拥有脑电图、肌电图、神经诱发电位仪等电生理检查设备。每年收治患者1500余例。在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及康复、眩晕的诊治、头痛的诊治、?痫的诊治等方面具有专长,是中华医学会、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所批准的头痛专科门诊之一。开展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神经血管介入诊断及治疗、CSF置换术、脑保护等居省内领先地位。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神经内科(一)近年来先后与来自日本、美国、德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派多人到日本、意大利、香港学习交流,承担多项省自然基金科研项目。
  神经内科(一)特色:
  神经内科(一)以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及发病机理研究为重点发展方向,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介入诊断及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为特色。是陕西省最早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神经内科。现每年开展的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在全省名列前茅。开展了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型与支架植入,脑血管夹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动脉内超早期溶栓等先进的临床业务。建立了先进规范的卒中治疗、康复、预防体系,有效改善了卒中的预防及卒中的预后,使患者的致残率、再发率、死亡率大大降低,达省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基础及临床研究特色。每周一次的科主任查房、疑难病会诊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疑难病诊治水平。
  神经内科(一)科训:严谨求实、科学规范、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神经内科(一)主要业务范围:
  (1)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感染性疾病:病毒性、化脓性、结核性、新型隐球菌性脑炎或脑膜炎,脑弓形虫及脑囊虫感染等;
  (3)帕金森氏病、肝豆状核变性、舞蹈症;
  (4)血管性及变性疾病导致的痴呆;
  (5)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蛛网膜炎;
  (6)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进行性延髓麻痹、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7)神经根炎、末梢神经炎、面神经炎、三 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8)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症性肌病;
  (9)各类原因引起的共济失调、癫痫、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等。
  神经内科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80年独立成科,是西北地区最早设立神经病学专科的学科之一。因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宋允章主任的领导下,神经内科由建科时设病床30张,逐步扩大为现在的120张,搬至南七楼后分别设立了神经内一科及二科,神经内二科由原科室主任宋允章继续担任主任。现开放床位60张,科室设有先进的重症监护病房,共有专业人员31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2名,博士2名,主治及主管护师3名。
  神经内科(二)科室特色:
  1、我科是陕西省神经内科最早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介入诊断及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技术成熟,每年手术患者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开展了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型与支架植入,脑血管夹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动脉内超早期溶栓等先进的临床业务。
  2、科室分为康复、脑血管病介入、神经心理干预及其他疾病专业组,拥有多位从医20年以上的资深专家,对各种疑难杂症诊治具有独到见解,近期致力于开展目前先进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在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以及康复、眩晕的诊治、头痛的诊治、?痫的诊治等方面具有专长,是中华医学会、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所批准的头痛专科门诊之一。
  4、优质护理团队,王倩护士长,主管护师,毕业于英语护理专业,业务精湛,管理严格,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拥有一支对神经内科患者,尤其是卧床患者以及危重患者,具有专业护理经验的团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赞誉。
  神经内科(二)主要业务范围:
  1、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感染性疾病:病毒性、化脓性、结核性、新型隐球菌性脑炎或脑膜炎,脑弓形虫及脑囊虫感染等;
  3、变性病:帕金森氏病、运动神经元病等;
  4、脱髓鞘疾病:吉兰巴雷综合症、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5、各种原因导致的智能障碍;
  6、脊髓炎、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蛛网膜炎;
  7、神经根炎、末梢神经炎、面神经炎、三 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8、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症性肌病;
  9、各类原因引起的共济失调、癫痫、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失眠、情绪不佳、疲乏无力、神经心理疾病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作为子课题承担单位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人感染新型流感防控技术研究”启动会于8月22日在北京举行,我院中心实验室胡军主任作为子课题的负责人参加启动会。该项目的首席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舒跃龙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相关管理专家对项目的管理办法、经费的使用细则进行了解读,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预期研究结果和经费预算情况。 我院申请课题“H7N9等新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库的建立及应用”获资助经费117万元。该研究课题通过扩增H7N9流感病毒,纯化、鉴定HA和NA抗原,制备HA和N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H7N9单克隆抗体库。利用组织芯片筛选具有异嗜性结合的单抗,为研究H7N9的免疫致病机理提供数据。 该课题是我院首次参与传染病重大专项研究,希望课题组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作风,积极服务于社会重大需求,为降低我国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努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是什么
高云
回答: 病毒性心肌炎可能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免疫调节、对症支持、卧床休息等方式干预。 1、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胸痛、心律失常等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辅以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 2、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群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进入体内后可能引发心肌组织炎症反应,造成心肌损伤。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促合并心动过速。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更昔洛韦胶囊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改善心肌代谢。 3、流感病毒侵袭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损伤心肌,多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患者除典型流感症状外,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并配合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供血。 4、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并发心肌炎,多见于青少年群体。特征表现为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合并心电图异常。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片抑制病毒复制,同时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抗氧化保护心肌。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潜伏感染后可能激活并攻击心肌组织。临床进程较为隐匿,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疲劳感和活动耐量下降。医疗干预包括缬更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配合辅酶A粉针营养支持,严重时需考虑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急性期严格卧床2-4周。饮食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清、西蓝花等。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出现气促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复发。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