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神经外科 (共2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建科近六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老一辈专家如于清汉、粟秀初、吴保仁、黄远桂等在专业上颇有建树;现任科室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意识强。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奋进拼搏,正在为把神经内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而努力。

神经内科病房现有床位140张,分为四个病区,已形成了以重症监护、脑血管病诊治、癫痫监护和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为主的特色。在国内较早开展脑血管病介入和溶栓、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术、免疫吸附技术等治疗,在神经系统疑难病和危重病的诊治与抢救方面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

神经内科重病监护病房(N-ICU)成立于1999年初,现有16张床位,是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N-ICU病房。ICU的收容对象主要是危重神经系统疾病,如危重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脑炎等。年平均收治危重病人500余人次,为危重病人提供了高质量、高技术的治疗及护理。

神经内科癫痫诊疗中心成立于2007年,设备包括:32-128导脑电视频长程监测系统七台,16-24导脑电录像24小时动态监测系统四台、32通道睡眠呼吸脑电图监测二台。为病人的诊断、治疗及观察提供了脑电图的可靠依据,同时新增的脑电发生源定位等高新技术,对癫痫病人的术前病灶定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神经内科门诊日门诊量平均350余人次,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门诊已形成五大特色,分别是:(1)脑血管病诊疗和咨询;(2)癫痫的诊治和咨询;(3)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咨询;(4)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诊治和咨询(5)头痛、眩晕和睡眠障碍的诊治和咨询。

神经内科现有临床和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目前主要开展的诊疗技术有:重心平衡检查和治疗、远程脑电监测、多导睡眠、脑电地形图、彩色多谱勒超声脑血流检测(TCD)、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测、脑脊液细胞学、生化和病毒学系列检查,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术、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术、肌肉活检术、神经活检术,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特异性免疫吸附治疗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西京医院杨雁灵副教授获全国肝胆胰外科手术视频交流峰会总决赛二等奖

8月24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主办的全国肝胆胰外科手术视频交流峰会总决赛在银川召开,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杨雁灵副教授获总决赛二等奖。 全国肝胆胰外科手术视频交流峰会总决赛由来自北医、中国医大、浙医、中山医、西南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的18位权威外科专家组成评审团。来自全国各区域知名医院选拔出来的14名选手参与激烈角逐,其中不乏主任医师、科室主任的手术视频也名列其中。作为华西赛区选拔赛第一名,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杨雁灵副教授主刀完成并选送的手术录像《经神经丛动脉入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设计合理、操作精细、解剖入路新颖、淋巴结清扫彻底、注重血管保护,创新的血管吻合重建、术野清晰无出血等优点,受到与会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总决赛二等奖,杨雁灵副教授受聘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近年在窦科峰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肝胆胰脾外科致力于胰腺外科手术的创新和改良,精准外科手术的概念已逐步在手术中实施,获得业内好评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