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初期,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学科整合,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化的专科疾病诊疗中心。科室学术队伍结构合理,设备一流,功能检查科室齐全。目前开设4个病区,包括2个普通病区,1个脑血管病病区,1个重症监护病区(ICU),开设病床128张,普通病床120张,设备先进的ICU病床8张,附设有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多导睡眠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神经中央监护系统等多项功能检查室。每年出院患者数量达三千余人次,治愈、好转率达到95%以上。神经内科门诊均为专家坐诊,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9名,节假日不休息,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在西北地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临床医疗水平居国内前列。

神经内科在神经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病变、癫痫、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头痛、眩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等的诊治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成功地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已成为我省及周边省市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症诊治中心,在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达到全国先进或领先水平。

神经内科是西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的神经病学教学任务,及临床见习、实习和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等实践教学任务,目前是神经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8-10名硕士研究生及3-5名博士研究生,接收20-30名进修医师来科工作学习,并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其它神经内科讲座、短期培训班多次。

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癫痫和睡眠障碍、痴呆及神经心理、周围神经病及肌肉疾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头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等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国家“九﹒五”、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006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7年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室是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陕西省优势专科,多名教授在全国及省市神经病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睡眠障碍、超声医学等学会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秘书等职务。

长期以来,神经内科传承“生命至上,患者第一,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实施人性化服务、努力满足患者需求,坚持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管理服务于广大患者。神经内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实现临床诊疗水平新的跨越,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顺利召开

8月22日至24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在古城西安吉源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并圆满结束。 大会由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工委书记、我院党委书记耿剑平研究员代表医院致欢迎词,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西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郭学刚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组长、黑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任旭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分别代表学会、学组发表致辞,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指出会议主旨和意义。 此次会议分洗消专场和内镜诊疗新技术进展报告与现场演示两个专题。会议期间,大会主席李兆申教授,大会副主席姜泊、令狐恩强、杨爱明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任旭、郭学刚、和水祥教授及来自日本的傅光?教授等近百名国内、外一流的消化内镜及其相关领域的特邀专家,通过专题演讲、操作演示、现场互动、病例讨论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国内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和内镜下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十八个省市、550多名由医师、护士、技师等组成的从事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 此次论坛同时举行了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工作年会,并与大会代表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关键环节、人员管理与防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内镜操作现场直播部分,专家们就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新技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超声内镜(EUS)及相关技术、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胃壁全层切开术(EFR)等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与讲解。与会学者与内镜操作专家进行了积极互动,对内镜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术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内镜下操作技巧、操作要领及术后并发症与长期效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个个精湛的内镜操作演示与专家的精彩点评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此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内镜诊疗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为广大内镜操作人员和内镜洗消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体验的学术平台,使大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消化内镜事业的不断前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充分展示了我院消化内科历史传承、学科发展的优势和最新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水平,鞭策我们学科建设与精良医疗技术更上一层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发病原因
郝盼盼
回答: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引起。该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典型表现为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或静息时发作,需及时就医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破裂是主要诱因,斑块内脂质核心暴露后激活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管腔急性狭窄。患者常伴随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并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引发血管痉挛,多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相关。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缓解痉挛,硝酸甘油片能快速改善症状。 3、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后胶原暴露促使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此类患者胸痛程度剧烈且持续,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或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 4、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浸润斑块释放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加速斑块不稳定。血液检测可见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除规范抗心绞痛治疗外,可考虑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抑制炎症进展。 5、心肌耗氧量增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贫血等状态下,心肌需氧量超过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表现为心率增快时胸痛加重,需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长期管理需控制血压和心率,避免诱发因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严格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每周进行3-4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冠状动脉CT评估病情。出现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或伴冷汗、呕吐时,须立即呼叫急救。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