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科目前共有在编人员36人,其中医生14人,护士18人,实验室4人。开展了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骨髓活检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3年在陕西省开展了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
  血液内科在医疗工作方面: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提高医疗水平,改进服务态度,血液科病床已由原来的18张逐渐扩大到40张,常年收治病人超过50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30%。
  血液内科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
  (1)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3及雄激素等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发表于美国《Leukemia Research》。
  (2)与校部免疫病理室协作,研制成功了新型的白血病疫苗,主动免疫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取得了肯定疗效,且安全价廉,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交流,文章发表于《Leukemia Research》。
  (3)应用改良的预激方案治疗化疗无效的难治性白血病,有效率达50%以上,文章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4)应用雄激素、叶绿素铜钠片、参芪片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5)应用自行设计的MMED方案等治疗恶性淋巴瘤取得了明显疗效,已治疗较多患者。
  (6)应用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多数患者得以治愈。
  (7)应用反应停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纤维化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8)应用活性VitD3等减轻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使自身免疫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受益良多。
  (9)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孤肾及高龄白血病患者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取得成功。
  (10)率先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小分子药物开展了恶性血液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血液内科教学工作:主要承担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及留学生的血液学诊断及血液病的教学任务,开展了双语教学。已招收博士生30余人,毕业十余人。何爱丽、马肖容等在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
  血液内科科研工作:科室研究方向主要是血液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等,在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陕西省科研基金及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下,发现抗原新基因47条,均已在GeneBank上登录,研究了白血病的免疫逃避机理及逆转,共发表论文近百篇,SCI收录20余篇,Medline收录20余篇。获陕西省及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主编参编专著多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高亚副院长组织召开门诊工作协调会

            为了保障门诊诊间调整工作顺利进行,8月27日下午,高亚副院长组织召开了门诊诊间调整协调会议。会议由门诊部主任王丽娟主持,医务部主任李小鹏、信息网络部主任孟天华、消化内科主任王进海、影像科副主任赵暹、门诊部副主任陈凯、门诊部护士长王咏雪列席会议。 首先,高亚副院长带队深入现场,对已经调整过的诊间进行了全面的巡查,询问诊间使用情况,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 巡查过后,高院长就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协调会议上逐一讨论。对搬迁后的消化内科诊区内诊间布局的安排、指引标识的更新、胃肠镜室呼叫系统的增加、三楼超声室的检查范围以及胃肠镜检查报告PACS的上新等事宜进行了指导和安排。并决定三楼超声室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启用,方便三楼的消化内科、妇产科和外科区域患者的超声检查,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条件。 协调会上,还对影像科就诊秩序问题、门诊急救工作、负一层收费窗口的增设及夜间血气检查科室的明确等事宜作了布置。 为了使门诊布局和就诊流程更为合理化、人性化,近期内,门诊部还将根据门诊量情况对门诊诊间做以整体调整。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门诊诊疗环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四岁女孩尿频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四岁女孩尿频可能与饮水量过多、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糖尿病、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抗感染治疗、行为训练、血糖控制、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 1、饮水量过多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摄入含水量高的食物会导致尿量增加。儿童膀胱容量较小,频繁排尿属于生理性反应。建议家长记录孩子每日饮水量,避免睡前两小时过量饮水,观察是否伴随异常尿色或排尿疼痛。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或膀胱时,常出现尿频伴排尿灼热感。可能与清洁不当或免疫力下降有关,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认。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3、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肌肉异常收缩会导致尿急尿频,日间排尿超过8次需警惕。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可通过定时排尿训练改善,严重时需使用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家长应避免责备孩子以减轻心理压力。 4、糖尿病 血糖升高引发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需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确诊后需胰岛素治疗配合饮食管理。家长应限制孩子高糖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5、心理因素 入园适应期或家庭环境变化可能引发应激性尿频,表现为无器质性病变的排尿次数增加。建议家长通过游戏缓解焦虑,建立规律如厕时间,避免过度关注排尿行为。若持续两周无改善需排查其他病因。 日常需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碳酸饮料和柑橘类水果。记录三天排尿日记包括时间、尿量和伴随症状,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出现发热、血尿或排尿哭闹应立即就医,排除泌尿系统畸形等器质性疾病。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