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隶属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的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医院。于2005年12月18日经卫生局批准成立,拥有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0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4人。全院心内、心外共5个病区,另设有冠心病监护病房,心功能检查室及心血管病研究室,计划床位数250张,具有一流的住院条件和目前全市最好的心脏介入室。医院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先进的大型数字造影仪,美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体外循环机,呼吸机,心脏监护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主要开展冠心病的各种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冠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球囊扩张,瓣膜置换,周围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和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开设了急诊心血管病人绿色通道,专门成立了现代化重症监护病房,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先抢救,后办手续,真正做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两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院心血管医院赵朝博士、眼科医院徐琨博士申报的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69万元、23万元,这是继2012年后我院再次获得此项殊荣。 我院历来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底医院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增加了大家的科研积极性。2014年国科金项目我院最终选出12项参与申报,2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的肯定和批准,这将进一步带动和激励我院开展更高水平科学研究,提升我院整体科研实力,使得我院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再创新的辉煌,对医院的学科建设以及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医院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各级科研立项均衡分布并逐年递增。 小贴士: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中国科学院89位院士(学部委员)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首肯。随后,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委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科学基金工作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经费依靠行政拨款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和实施了先进的科研经费资助模式,确定了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自然科学基金坚持支持基础研究,形成和发展了“项目”与“人才”两大资助板块:建立了以面上、重点、重大项目三个层次为主、一系列专项基金相互配合衔接的项目资助格局;通过实施吸引与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战略,架构了以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白肺
马晓斌
回答: 白肺一般是指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肺部广泛病变,可通过临床症状、血氧监测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持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于93%、胸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磨玻璃影等。 1、临床症状 典型表现为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且持续存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明显胸闷气促,伴随口唇发绀等缺氧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泡毛细血管膜严重渗出。这些症状往往在普通吸氧条件下无法缓解,需警惕肺泡换气功能障碍。 2、血氧指标 使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发现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或活动后快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时需高度警惕。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提示存在严重氧合障碍。居家监测时若发现吸氧后血氧改善不明显,应立即就医。 3、影像学特征 胸部X线可见双肺弥漫性渗出影,但早期可能漏诊。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双肺超过50%区域出现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典型表现为地图样分布的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重症患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泡腔内液体渗出。 4、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病患者更易进展为白肺。免疫抑制人群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能在没有典型症状时突然出现肺部广泛病变。这类高危人群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时,建议提前进行肺部影像学筛查。 5、病情进展 普通肺炎治疗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持续恶化,特别是出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等全身症状时,需考虑病变范围扩大。部分病毒性肺炎可能在发病7-10天后突然出现病情急剧加重,表现为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 出现疑似白肺表现时应立即停止任何居家观察,避免平卧位加重缺氧,保持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转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氧,准备便携式氧气袋。康复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肺功能,循序渐进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促进肺泡上皮修复。冬季需提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