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心脏血管外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脏血管外科是集心脏疾病、大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治疗为一体的专业科室,为中日友好医院领先学科。科室有强大的医疗、教学、科研及护理队伍,是全国少数几个能开展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科室之一,每年完成各种手术500多例,承担多项国家级及院级科研项目。科室设有床位24张,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多数医师先后在荷兰、日本、美国和南斯拉夫进修深造,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心脏及血管外科技术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科主任刘鹏教授是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
  
心脏血管外科医疗特色:
  
1、冠状动脉外科手术:在国内较早地开展该类手术,成功率达98%,居全国领先水平,可以在体外循环机辅助下或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应用动、静脉移植物可给病人搭2-7支桥,并能联合完成其他心内各种手术。医院“绿色通道”保证完成心脏急诊手术。
  
2、瓣膜替换手术:特别是巨大心脏的瓣膜替换术成功率达95%;常见先心病的手术成功率达99-100%。
  
3、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我科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成功进行了百余例颈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置入手术,并于2000年首先在国内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国内保持领先。
  
4、大血管的人工血管替换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胸腹主动脉瘤和动脉狭窄病变,如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全弓替换和胸、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
  
5、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科室已形成了无创检查-造影-药物溶栓-放置支架-外科手术治疗等系统综合治疗方法,尤其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居全国先进水平。
  
6、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科室已经形成了联合激光、射频、剥脱和TriVex旋切等的综合微创治疗,真正做到了微创,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居世界先进水平,深受患者欢迎。
  
7、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科室每年行自身动静脉内瘘500余例,其中人工血管内瘘近100例,居全国先进水平。
  
8、周围脉管畸形的综合治疗:我科形成了以电化学治疗为特色,结合介入栓塞、局部宝石激光照射及局部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周围脉管畸形,如静脉畸形、动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动静脉瘘、毛细血管畸形等,居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近期停诊信息

3月10日停诊信息心脏内科上午,郑金刚(停诊)下午,郑金刚(停诊)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上午,任师颜(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上午,徐浩(停诊)贺琳(停诊)内分泌科上午,陈燕燕(停诊)李光伟(停诊)卜石(停诊)洪靖(停诊)下午,张波(停诊)洪靖(停诊)中医糖尿病科下午,段军(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上午,任师颜(停诊)骨科下午,卢剑(停诊)胸外科(肺癌中心)上午,石彬(停诊)陈京宇(停诊)妇产科(含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上午,吉淑芳(停诊)刘静璞(停诊)梁静(停诊)下午,吉淑芳(停诊)刘颖(停诊)郑郑(停诊)陈庆云(停诊)梁静(停诊)眼科上午,苑维(停诊)耳鼻喉科上午,韩军(停诊)口腔医学中心上午,路东升(停诊)下午,徐宝华(停诊)路东升(停诊)皮肤病与性病科下午,蔓小红(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心脏内科上午,郑金刚(停诊)下午,郑金刚(停诊)内分泌代谢病中心-内分泌科上午,陈燕燕(停诊)李光伟(停诊)卜石(停诊)洪靖(停诊)下午,张波(停诊)洪靖(停诊)呼吸内科上午,俞红霞(停诊)下午,林江涛(停诊)消化内科上午,杜时雨(停诊)王晓娣(停诊)下午,杜时雨(停诊)张明刚(停诊)王晓娣(停诊)神经内科(含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上午,汪仁斌(停诊)任连坤(停诊)肾内科(含血液净化中心)下午,方静(停诊)周莉(停诊)谭敏(停诊)风湿免疫科上午,王国春(停诊)王丽英(停诊)刘霞(停诊)感染疾病科上午,彭向欣(停诊)下午,彭向欣(停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及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病中心-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上午,徐浩(停诊)贺琳(停诊)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中医糖尿病科下午,段军(停诊)中医肺病科(原中医呼吸科)下午,陈燕(停诊)中医男科下午,刘保兴(停诊)中医外科上午,任卫华(停诊)下午,任卫华(停诊)夜晚,夏仲元(停诊)老年医学科上午,王燕(停诊)杨学青(停诊)中医针灸科上午,胥荣东(停诊)史榕荇(停诊)下午,史榕荇(停诊)中医按摩科下午,贾云芳(停诊)康复医学科下午,吴学敏(停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霉菌性食管炎如何治疗
葛剑
回答: 霉菌性食管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调整饮食、增强免疫力、控制基础疾病、内镜下治疗等方式治疗。霉菌性食管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 1、抗真菌药物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制霉菌素片等。氟康唑胶囊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伊曲康唑胶囊对多种念珠菌有效,需注意肝功能监测。制霉菌素片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局部浓度高。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需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调整饮食 患者应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可适量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帮助维持消化道菌群平衡。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若吞咽困难明显,可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需戒除烟酒,减少咖啡、碳酸饮料等对食管的刺激。 3、增强免疫力 免疫功能低下是霉菌性食管炎的重要诱因。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B族片等营养素,但需避免过量。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复发。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维持血糖稳定。HIV感染者应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需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联用益生菌制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胃酸。 5、内镜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病例,可考虑内镜下局部治疗。通过胃镜清除食管表面伪膜,局部喷洒制霉菌素混悬液。严重狭窄者可进行球囊扩张术,但需警惕穿孔风险。治疗后需禁食4-6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所有内镜操作后应继续口服抗真菌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餐后漱口。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必须使用时需配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呕血、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建议每周称重,防止营养不良。愈后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复查胃镜,其他患者每年体检时关注食管健康状况。 葛剑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