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

神经内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兰大二院神经内科由留美(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唐家琛1952年回国创建。1979年独立建科,经过半个世纪、几代医学专家的奋斗,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最大的以医疗、教学、科研及为基层医院培养神经内科专业医师的临床教学基地。2000年被授予甘肃省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授予点。2011年分建神经内1科和神经内2科,科室主任葛朝明教授、系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医疗卫生领军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兰大二院神经康复和高压氧亚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华航海与高气压杂志》编委。

神经内一科科室设置床位数61张,其中重症监护室7张。共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在读研究生3人。

本科室亚学科专业包括:脑血管病科,神经介入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科和神经康复科。专业特色:多年来应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大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2005年开展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脑血管病诊疗水平;脑卒中现代治疗模式—卒中单元渐趋于完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高压氧神经康复治疗居全国先进水平。科研、教学成果丰硕,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神经内1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奉行人文关怀的理念,不断进取,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竭诚为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神经感染与免疫亚学科简介

神经感染与免疫亚学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在读研究生3名,进修医生若干名。在王满侠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该亚学科已初步形成专业的疾病诊疗及研究梯队,所在神经内科拥有床位数达到120余张,患者能够进行头颅、脊髓核磁显像(MRI),肌电图(EMG)、脑电图(EEG)/24h动态脑电图、诱发电位(VEP、SEP、BAEP)、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移动床边TCD、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学等有效检查,我院的流式细胞仪可以做各种细胞亚型各种功能的检测。本专业还与放射科及病理科建立了合作读片的制度,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收治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疑难危重病人并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始终以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主体,以科研促进临床医疗和教学,在临床工作中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目的,不断进取,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该亚学科在神经免疫性疾病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科研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诊治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

神经康复亚学科简介

神经康复学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它标志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标志着医学目标由“临床治愈”向“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转变。坚持以“早期介入,整体治疗,全面康复”为指导思想,在为患者做好临床急症处理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康复治疗专科技术优势,使患者能够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可以重返家庭,以实现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自理,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兰大二院神经康复科,隶属于神经内科亚专业,预设床位35张。该科医务人员专业性强,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目前专科医生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研究生2名及进修医生若干名。学科带头人葛朝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兰大二院亚专业技术带头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高压氧治疗中心主任。2009年当选中华医学会第六届高压氧医学委员会全国委员。先后主持完成了4项科研课题及参与完成5项科研课题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5余篇。

科室已开展脑损伤后早期康复治疗,在肢体偏瘫,吞咽困难及膀胱功能障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科室目前配备有超级神经功能治疗仪(日本进口),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和膀胱功能治疗仪等康复设备。科室预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如Gaitkeeper-1800型减重步行训练仪、HANNING站立训练仪、MTD平衡训练系统、RIMEC上下肢CPM治疗仪、HM2SCA型温热磁场治疗仪、HLⅢ型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ES-2型超声波治疗仪器、EF-315型干扰电治疗仪等设备。

目前全科医务人员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力争将我科建设成为西北一流的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脑血管病亚学科简介

工作现状:现有医师3人,主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亚专科主任瞿学栋教授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至1988年赴日本国秋田县脑血管研究中心研修脑血管病。1994年至1995年香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完成3项科研课题并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先进水平,主持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级医疗技术进步奖项。发表脑血管病研究论文20余篇。目前亚专科有固定床位17张,每年收治各类脑血管疾病患者40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和情感障碍。目前有在读研究生5人,毕业1人,常年承担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现承担一项兰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发展规划:继续完成各类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良的临床服务。积极申请各项科研基金,重点研究卒中后认知和情感障碍,努力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继续招收研究生,培养脑血管病领域后备力量。继续承担脑血管病学理论和临床带教工作,完成双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提高脑血管病亚专科在国内的知名度。

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加强科研力度,努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并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术成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兰大二院按计划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近日,保卫处消防科按照2014年工作计划开展了新一轮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定制了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展板,将对每个科室进行巡回展示,教育和警示广大职工、患者及家属心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同时结合实际,组织医院护理外勤队全体人员,开展了生动的安全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对消防安全有了全新认识,并且掌握了火灾自救及逃生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下一步消防科将把消防安全培训纳入全院重点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努力开展全覆盖式的消防培训,以维护医院消防安全稳定工作为己任,不断加强科室职能建设,提升医院整体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为我院第二个跨越发展建设期保驾护航。 (稿源:消防科 王淑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