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救中心为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甘肃省临洮县紧急医疗救援站。急救中心由一名副院长直接负责,共有医护人员16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按照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要求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急救中心实行24小时双班制,三部120急救电话同时开通,4辆救护车可随时待命救护。科室内配有人工自动呼吸机1台、除颤机1台、心电图机1台、电动吸引器1台、多功能抢救床2张、全自动洗胃机2台、心电监护仪2台、气管插管设备及气管切开设备等急救设备。科室内标识牌指示明确、醒目、整齐划一,科室布局合理、环境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就诊流程流畅、简化、便捷、准确、有效,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先诊治、抢救后补办各种手续,深受患者好评。
  急救中心根据卫生厅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本院相关责任细则,严格执行和健全医疗核心制度,狠抓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由于院领导重视、急救人员的齐心协力,医院急救中心能承担全县乃至周边县重大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7年1月21日在我县境内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我院急救中心在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援人员和4辆救护车立即出发,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在交警、公安、当地驻军和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出车15次,将32名死伤者全部迅速送到了医院。在全院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抢救行动。国家公安部领导及省市专家组的七位专家通过事故抢救过程的现场查看,一致认为医院对本事故的处置“反应迅速、出诊及时、处理措施得当、抢救治疗效果明显。” 多年来,“120”急救中心承担了大量的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抢救了数以万计的各种危、急、重患者,并完成了各类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急救的培训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体系之一,是衡量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障。。主要工作: 1、一切工作突出“急”字,开放并保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2、负责我区居民及外来人员的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意外伤害、中毒病人的急诊,抢救各种有生命危险或功能丧失危险的急、重症病人。 3、参加地区的医疗急救网络,参与特殊情况下的院前急救;接收车祸、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成批伤病员;承担特殊病人的抢救任务,并做好平时的急诊抢救准备工作。 4、 承担医学院校学生的急诊医疗教学工作;培训我院临床来急诊轮转医师的继续教育。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李延忠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病原体感染、调节气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鼻腔通畅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咽鼓管阻塞风险。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需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2、避免病原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儿童群体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继发性中耳炎概率。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防止乳汁反流至咽鼓管。 3、调节气压平衡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鼻窦炎期间避免高空飞行或深潜,必要时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帮助维持中耳压力平衡。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扩散。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建议保持7-8小时睡眠并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 5、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慢性鼻窦炎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腺样体肥大儿童若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以解除咽鼓管压迫。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损伤鼓膜,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超过两周时,应进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内镜检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保健筛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但禁止自行穿刺鼓室或使用偏方滴耳。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