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脑系科由张进平主任医师组建于1997年5月28日,填补了陇南市卫生事业在神经系统诊治专科的空白。自科室成立以来,始终以“病人至上,优质服务”为建设科室宗旨。1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仁们的热情帮助下,科室注重抓质量、抓管理、抓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养,逐步改善病人就医环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

二、人员构成

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专科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4名、招聘护士5名。

三、基本设施

病床42张,设施齐全装潢考究的高干病房4间。高科技器械有全套显微开颅器械、常规开颅器械、多功能颅脑手术固定头架、进口高频电刀、开颅铣刀、电动自停开颅钻、多功能手术床、电脑控温毯帽、心电监护仪、波浪式防褥疮毯、神经外科专用显微磨钻、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颅内压监护仪等。

四、学术成果

建科以来,全科医务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级5篇,出版《常见颅脑疾病——诊治与护理》专著一部,获得地区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五、科室开展治疗项目及创新

目前我科全面开展了颅脑损伤的各类手术治疗、各部位脑胶质切除术、脑脓肿摘除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切除术、桥小脑角脑膜瘤切除术、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嗅沟脑膜瘤切除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部分开展了颅咽管瘤大部切除术、椎管髓外神经鞘膜瘤切除术、脑室肿瘤切除术、垂体瘤切除术等;研究开展了小儿颅骨粉碎性骨折骨瓣成形内固定复位术、脑室内出血尿激酶溶解颅外引流术、人工骨瓣修复颅骨缺损植入术、超早期大剂量纳络酮促醒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早期扩血管药物对颅脑损伤病人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应用、脑内血肿锥颅碎吸治疗等。

创新应用手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经乳突入路胆酯瘤切除并小脑脓肿切开引流术、癫痫灶切除脑回软膜下梅花状电灼术,头皮瓣徒手分离技术等。

特大手术:中下斜坡(脑干腹侧)胆酯瘤切除术、巨大嗅沟脑膜瘤切除术、松果体肿瘤切除、巨大天幕脑膜瘤切除术等。

引进应用颅内压手术前后动态监护,给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对偏瘫病人应用了“中频电脑控制电刺激仪”减少了致残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陇南市第一届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

陇南市神经外科学会成立大会暨陇南市第一届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在邮政宾馆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办,陇南市神经外科学会承办,大会盛情邀请了省内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兰大二院张建生、潘亚文、陈得钧教授,省人民医院陈天立教授,以及兰州军区总医院荔志云教授,得到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于中午1时圆满结束。 陇南市神经外科学会的成立,为陇南市各级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及相关医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学术交流、医师培训的平台;承担与省内外医学交流、组建和完善市内各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的载体;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诊疗手段、使我市的神经外科整体水平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陇南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衰时血压高还是低
郝盼盼
回答: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具体取决于心功能分级、病因及代偿机制。急性左心衰早期常因交感兴奋出现血压升高,而终末期心衰多表现为低血压。 在心脏收缩功能代偿期,机体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维持灌注,此时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属于病理代偿现象,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早期。患者除血压升高外,通常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当心功能进入失代偿阶段,心脏泵血能力显著下降时,会出现持续性低血压。这种情况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晚期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患者表现为收缩压低于90mmHg、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心源性休克症状。此时需紧急就医,可能需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米力农注射液,部分患者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血压过低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病情危重的信号。 日常需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快速大量饮水,饮水量根据前日尿量调整。出现血压波动超过20mmHg或新发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调整用药方案。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