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发展于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在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消化病学科,1998年被省卫生厅评为我省唯一的消化重点专科,并成为我省首批被国家教委批准的消化病学硕士授予点。在职医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4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2人,硕士6人、在读博士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人1名,2人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 项 (第一名),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余项(第一名),发表论文100余篇,交流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7部。每年完成昆明医学院各层次学生2500人、800学时的教学任务和100人的毕业实习以及150人/年护校生实习任务。每年接受和培养进修医师近30名,轮转医师近20名,培养研究生32人(已毕业15人、在读研究生17人),为基层和各级医院输送和培养了大批消化专科和内镜专业人才。目前有在编床位73张;月均就诊人数5000人,月均出院人数200人次以上,现年均门诊诊疗人次60000人,拥有病房、内镜中心、超声室和实验室。
二、 学科的优势特色:
1. 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以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开展:补足血容量、抑制胰腺分泌及活性、恰当地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和中医中药、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营养支持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降脂治疗、并发症的处理、血液滤过和腹腔灌洗等。使该病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
2. 内镜下的诊治:开展无痛内镜、小肠镜、ERCP、电切息肉、硬化剂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TIPPS、腹腔镜诊断疑难性腹部疾病、肝管和胆道测压诊断动力障碍性疾病、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良性狭窄、色素内镜诊断原位癌及癌前病变和大块粘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肠道癌、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胆引流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和内镜下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3. 肝硬化的诊治: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期主要针对腹水和并发症治疗。治疗腹水的措施包括:.限制钠、水的摄入、利尿剂、放腹水和输注白蛋白、腹水浓缩回输等:治疗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和肝肾综合征等。特别在门脉高压症的TIPS的治疗和腹水超滤回输治疗仪的研制开发及临床应用方面居省内及国内领先地位。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4. 炎症性肠病:该病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病程迁延,症状扰人,诊断上涉及多种肠道疾病的鉴别,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癌变的潜在危险。我科采用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措施,给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使本病的疗效和预后大为改观,有效地控制了发作,维持缓解,提高炎性肠病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方面提供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深得患者好评。
5. 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的诊治:约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全球有过亿的患者。我科有先进的内镜中心以及开展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为诊断该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便利。治疗方法:首先根除Hp,而后需要继续抗溃疡治疗。通过上述治疗,达到了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的目的,使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下降到1%以下。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