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老年精神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精神病科为昆明市医学重点学科,设有床位200张,是全省医院中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患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全面的科室。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科室有针对性地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科研质量、人员素质、整体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在老年精神病人的治疗、护理、新技术的应用、集体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及老年痴呆病人的功能、智力训练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展,老年患者的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急性应激反应发病原因

急性应激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原因 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应激源为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 1、严重的生活事件 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重大的自然灾害 如遭受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幸存亲属,在灾后出现精神障碍。 3、战争场面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导致发病。 4、隔绝状态 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上述各种应激源,无疑都可促成发病。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之,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为什么会有幽闭恐惧症
杨乐金
回答: 幽闭恐惧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童年创伤、神经生化异常、特定环境刺激以及人格特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认知行为干预、暴露疗法以及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幽闭恐惧症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直系亲属中若有焦虑障碍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这类患者的大脑杏仁核可能对威胁信号过度敏感,导致在密闭空间产生过度警觉反应。建议通过基因检测结合心理评估进行早期筛查,无须特殊药物治疗,但需定期接受心理咨询。 2、童年创伤 幼年时期遭遇过被困电梯、储物柜等密闭空间的负面经历,可能形成条件反射式恐惧。这类创伤记忆会激活大脑恐惧回路,表现为进入狭小环境时出现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心理治疗中常采用眼动脱敏疗法帮助重构记忆,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缓解急性发作。 3、神经生化异常 5-羟色胺或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恐惧调节功能紊乱。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焦虑障碍,脑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前额叶皮层活动异常。临床常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调节神经递质,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功能。 4、环境刺激 长期处于拥挤地铁、狭窄办公室等高压密闭环境可能诱发恐惧反应。现代城市建筑密集化加剧了这类刺激,表现为进入特定场景时出现过度换气、濒死感等症状。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训练效果显著,可辅以普萘洛尔片控制躯体化症状。 5、人格特质 神经质倾向或完美主义人格者更易发展出病态恐惧,这类人群通常对失控感极度敏感。心理评估可见回避型行为模式,治疗需结合正念训练降低敏感度,严重时可联合阿普唑仑片短期干预。 幽闭恐惧症患者日常应避免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或慢跑有助于缓解焦虑。建议逐步接触可控的密闭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先从开门状态下的衣帽间开始练习。随身携带薄荷精油等舒缓物品可提供安全感,当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晕厥时需立即就医。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对狭小空间的异常抗拒表现,及时寻求儿童心理科专业帮助。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