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消化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面瘫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邵自强
回答: 面瘫的主要类型有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可能与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肌瘫痪,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及口角歪斜。常见病因包括贝尔面瘫、亨特综合征、中耳炎或外伤等。贝尔面瘫多由病毒感染引发面神经水肿,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炎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亨特综合征伴随耳部疱疹需联合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急性期可通过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需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 2、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由大脑皮层或皮质脑干束病变引起,特征为下半面部肌肉瘫痪而额纹保留,常伴肢体偏瘫或言语障碍。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或脑肿瘤等疾病。脑梗死患者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脑出血急性期需控制血压并降低颅内压。针对原发病治疗后,可结合针灸刺激地仓、颊车等穴位改善症状。长期康复需进行面部肌肉协调训练和吞咽功能锻炼。 面瘫患者需避免冷风直吹面部,用温水洗脸并轻柔按摩瘫痪侧肌肉。饮食选择软质易咀嚼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急性期外出可佩戴眼罩保护角膜,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面部水肿。恢复期每日对照镜子练习鼓腮、皱眉等动作,定期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恢复进度。若3个月未明显改善需考虑手术减压或神经移植等治疗。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