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口腔修复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口腔修复科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目前以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口腔临床医学专科。口腔修复科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目前有医技人员61名,其中医生12名,技工49名。医生中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5名,其中硕士4名。有口腔综合治疗椅17张,配备有先进的自动清洗消毒机、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真正做到了“一人一机”,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交叉感染。先后引进德国西诺德CAD/CAM系统、美国王中王烤瓷炉、日本松风聚合瓷系统、金沉积系统、瓷沉积系统、多功能成型机、微脉冲点焊机、平行研磨仪、BEGO观测台、琼脂复模机、蒸汽清洗机、笔式喷砂机、纯钛铸造机等先进的技工设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合理的收费,竭诚为口腔疾病的病员提供放心和满意的医疗服务。
  口腔修复的教学、医疗和科研水平一直在自治区保持领先地位。长期承担口腔修复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口腔专业优秀人才,并为区内外培养进修医师100余名。
  口腔修复科采用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均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各种全瓷修复、贵金属烤瓷、纯钛义齿、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均在我科率先开展。
  修复科开展的医疗业务主要有:
  1.缺牙修复
  固定修复:普通金属烤瓷冠桥、钛合金瓷冠桥、贵金属瓷冠桥、普通金属冠桥、贵金属全冠桥、钛金属全冠桥、粘结桥等。
  活动修复:胶联式活动义齿、支架式活动义齿、纯钛支架活动义齿、贵金属支架活动义齿、隐形义齿、全口义齿等。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精密附着体义齿、磁性固位义齿、套筒冠义齿等。
  2.美容性修复:四环素牙、氟斑牙、死髓变色牙、锥形牙、过小牙、扭转牙、切角缺损牙、牙间缝过大、牙前突、内陷等。
  主要有: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瓷全冠、瓷贴面、嵌体等。
  3.修复性治疗
  (1)颞颌关节病的修复治疗:如磨牙症的牙合垫修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修复治疗等。
  (2)牙周病的修复治疗:如松动牙的牙周夹板修复。
  修复科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诚心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为患者恢复健康的口腔和自信的微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认知障碍研讨会于我院隆重召开

2014年8月8日赤峰市医药卫生学会中医分会主办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赤峰市首届中西医结合脑病培训班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认知障碍研讨会于我院隆重召开,赤峰市卫生局刘成赋副局长到会讲话,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书记、副院长夏海波教授宣布培训班开幕并致辞,介绍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三病区概况,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培训班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张新卿教授、高利教授的博士生王平平、罗玉敏副教授、解放军二炮医院神经内科牛俊英教授、沈阳血栓病医院李文志教授,就神经内科系统多种疾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展开了系统化、详细、丰富的讲授,从中医溯源到西医最新进展并有机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中医、西医如何找到并用“共同语言”来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发挥彼此的长处、特色等,培训班来自市区及各旗县医院及中蒙医院医生126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于当日闭幕。赤峰市中医分会秘书长梅迎红、韩振民副院长、王洪武副院长列席会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健康宣教的方法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健康宣教的方法主要有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依从性教育和心理支持。 1、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避免精制糖和高脂食品。建议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可参考膳食金字塔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对于合并肾病的患者还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2、运动指导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存在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选择对足部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建议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以备应急。 3、血糖监测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根据治疗方案制定监测频率。通常建议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监测,记录数据以便医生调整治疗。需注意采血部位轮换,观察血糖波动规律。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其要重视夜间血糖监测,防范无症状低血糖。 4、药物依从性 详细解释各类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如二甲双胍片需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反应,阿卡波糖片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强调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对于胰岛素注射患者,需指导注射部位轮换、针头更换等操作规范。建立用药提醒机制可提高依从性。 5、心理支持 糖尿病需长期管理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团体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认识疾病可控性。鼓励家属参与管理,营造支持性环境。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需转介专业心理咨询,避免负面情绪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选择透气鞋袜,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备好葡萄糖片应对突发低血糖。通过持续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生活质量。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