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康复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是我院的重点专科,是以中西医相结合,突出传统中医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为特色的专科,获广东省中医名科、广州市中医名科称号,主要治疗病种为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中风偏瘫、神经损伤和风湿病等。
  针灸康复科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治疗规范和专业,形成康复评估,临床指导治疗,康复治疗配套完善、齐全,院后康复指导的系列治疗法方案,真正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有效,及时科学的康复治疗。科室拥有41人的团队,设备投入近300万,科室设有门诊和住院部,住院病房设在门诊楼三楼,共有病床36张,治疗环境优雅,治疗设备先进、齐全,病房配有空调、电视机、独立卫生间,24小时冷热水供应,门诊部设在门诊三楼,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康复理疗室,针灸、推拿治疗室、,中药熏蒸室、功能训练厅、日常生活活动室、认知、语言障碍治疗室。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有:热敏灸、脊椎正骨、理伤推拿、传统针灸、浮针、腹针、醒脑开窍针法、耳针、天灸疗法、中风康复运动治疗、关节松动术和现代康复物理治疗;拥有激光治疗仪、冷冻治疗仪、减重步态训练仪,三维智能干涉波、神经智能治疗仪、极短波、脑循环治疗仪、中药电脑熏蒸仪、温热磁场治疗仪、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站立斜床、颈腰椎牵引床等一批先进设备,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完善的康复治疗服务。为了方便患者就医,门诊开有夜诊服务。
  针灸康复科共有医生1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共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另有针灸康复师6人,推拿师10人,理疗师5人,人材梯队完备,黄智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徐丽华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是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开展了广东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广州市中医科研课题1项,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优良成绩。
  针灸康复科开展的治疗项目完善,项目繁多,开展针灸(包括传统针灸、浮针、腹针、醒脑开窍手法、耳针、耳穴、温针、埋线减肥、各种灸法、天灸疗法),理伤推拿(以龙氏手法为基础,结合传统推拿手法),脊柱正骨,物理治疗(包括三维智能干涉波、神经智能治疗仪、极短波、中药电脑熏蒸仪、超激光、温热磁场治疗仪、站立斜床、颈腰椎牵引床、冷冻治疗仪等),中风康复治疗(配备专门专业偏瘫康复训练治疗师,器械包括减重支持功能训练及配套电动跑台、作业治疗台、手功能康复治疗仪、电动斜床等),能够为中风偏瘫、失语、神经病变、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损伤、头痛、眩晕、关节炎和风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专业和规范的康复治疗服务强调中西医结合和早期康复介入针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情病期和病变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适时运用中西药以及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针灸康复科还于07年获得全国农村重点针灸康复科的建设单位。
  针灸康复科与颅脑外科合作,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早期介入针灸及康复治疗,对患者苏醒及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减轻病残程度,缩短昏迷时间,减轻脑细胞的损害;与本院制剂科合作开发的“药氧1号”中成药,代替吸氧时起湿化作用的蒸馏水,对于改善中风、眩晕、头痛等病人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有相当好的疗效;外洗中成药“痹痛消”亦已投入使用,对骨关节与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疾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门诊长期开放夜诊,节假日亦有安排相关人员值班,方便广大患者就医就诊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志愿服务进医院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区卫生系统首个志愿者工作队 8月19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志愿者工作队成立,成为区卫生系统首个组建起志愿者工作队的医疗单位。当天,首批爱心志愿者率先接受岗前培训,为正式启动“志愿服务在医院”志愿者行动作好准备。共青团区委、区卫生局共青团委、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青团总支负责人及院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据介绍,作为“志愿服务在医院”的志愿者,就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为改善医院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提供服务。“这既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传递了爱心和传播了文明,有效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这对提升医院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缓解当前突出的医患纠纷及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医院网站和区志愿者网站发起一个多星期的召集信息后,得到区内中学、高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踊跃报名应征,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50多人。 “我们医院将积极建立和健全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为志愿者行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和保障,让这项工作长久地开展下去,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也期待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事业予以关注和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姨妈来的多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月经量过多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月经量过多通常表现为经期出血量超过80毫升或持续超过7天,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 1、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是月经量过多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肥胖等因素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同时需改善生活方式。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可能压迫宫腔,增加子宫内膜面积导致月经量增多。患者可能伴有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肌瘤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缩小子宫肌瘤,较大肌瘤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 3、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异常出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经间期出血。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通过宫腔镜息肉切除术去除病灶。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月经量过多,常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严重者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伴严重痛经,异位内膜组织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腹腔镜检查可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抑制雌激素分泌,或进行病灶切除术。 月经量过多患者应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必要时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使用棉质透气卫生用品并勤更换。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